李家大院三四进院门
西安东木头市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上世纪初,这条路上商贾大户、名人会馆林立,大院比比,清代最后一任道台的府第、基督教浸礼会教堂、关中祠堂(左公祠)、湖南会馆、西京筹备委员会、六国饭店、国民党西安市党部等都在这条街上,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条街两侧明清风格的建筑比邻,比较集中的保留了建筑原貌, 让人们对建筑这个凝固的历史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兔皮大王诚信经营生意发达购置督军大院
原太平巷1号,现东木头市88号,从东木头市街上坐南朝北的大门进去一直向南,两跨四进院落直抵碑林,这就是李家大院。李氏一族,陕西临潼县人,其曾祖父清末从老家来省城创业, 因在老家有熟皮手艺,初来乍到落户柏树林地区经营皮货,因为人诚实,手艺精到,价格实在,生意渐有起色,逐渐成为西安市皮货大户,因此被人们誉为“兔皮大王”。
李家大院西跨院四进祖屋
访谈现场,长安君与李鸿均(左)先生
李家人丁兴旺,来到西安先后育有6男2女八个孩子,生意发达后,李鸿均的曾祖父买下了这个相传的督军大院,把这两跨进深100米的四进八个院落分配到8个子女手中, 大家分户不分家,数十口人每天从两个大门出入,其景何其壮观。
李鸿均祖父行四,分得西跨院第三进。他告诉笔者,这座院落原为太平巷1号,后来改为东木头市98号,其门头不宽和普通院门无异,但当时可以从门房直抵后花园,解放后前院房产充公办起旅社,和后院彻底隔离, 从此只能从88号曲折迂回出行。此时,门房已完成评估,裹在门头二三十年的招牌被拆掉后,其精美的砖雕依然令人赞叹。
今年69岁的李鸿均从小出生在这个院落,童年、少年到青年一直见证了大院曾经的时光,即便工作分配渭南四号信箱,也一直回来住在老宅。他对这座大院了如指掌,说起来如数家珍,据他讲,两跨四进院落大致相仿,依次为门房、厦房、上房、花园,花园后墙是碑林,花园里花草扶苏、池塘、假山、回廊,曲径通幽,自成一体, 也是李家晚辈们嬉戏的地方。
李家大院原西跨院门房
李家后裔李翌手绘两跨四进院落全图
为躲避战乱、防范匪患开辟暗道
李鸿均居住的第三进院落内藏乾坤,它的地下有一条长30余米、可容纳百余人的暗道。暗道青砖砌筑,竖井、通道、排水、排气、耳室等一应俱全,与解放路东大街上的防空洞相比窄了许多。李鸿均说:“清末,曾祖父生意做大后时局动荡,战争频仍,西安街头时有土匪绑票的事情发生,为躲避动荡、防范匪患曾祖父悄悄请人挖了这条暗道, 为安全起见,所挖的土不出院子,在后院堆起一座小山。”
笔者有缘亲自下到暗道中,经实测,暗道入口呈长方形,宽75CM,长154CM,道口距下底7.5M,暗道宽处1.2M,窄处80CM,高约2.2M,因前院部分房屋在90年代翻建,将建筑渣土从通气道倾倒进暗道,清理后券洞地面一砖到顶,其它部分有人为封堵,有建筑渣土封堵,只能探索 20 余米, 耳室终不得见,但之前青砖和后来扩建的红砖相间,见证其不同时期建筑特征,目测其建筑,清水活至今看来依然精湛。
暗道从三进偏室北墙下起,一直通向街边门房,沿线几个通气道在地面上被做成形状各异的造型不容易被外人发现。暗道建成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军攻打皇城炮声隆隆,震动很大,李家妇孺便进入密道躲避炮声, 暗道入口当时为坡道,人进入后盖上盖板里边便十分宁静。
被建筑渣土封堵的密道
竖井深达 7.5 米,有台阶有踏步足见其设计精细
暗道变密道被赋予了特殊意义
有一个人不得不说——李家五爷李德馨(李德伍),早期的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李家暗道当时仅建在二进三进院落之间,由于李德馨的特殊身份,他将暗道延伸至门房药铺,以备不时之需。当时,安居巷口六国饭店有共产党秘密联络点,东木头市街上有国民党西安市党部,两者交集险情时时发生。
一天,一个前来六国饭店接头的地下党被特务跟踪,东木头市路宽没有遮挡,一时无法甩掉尾巴,慌忙中跑进太平巷 1 号李家宅院求助,简要的说明了意图被迅速安排躲进暗道, 成功躲过跟踪,事后老爷子关照家人:“谁也没看见啥,啥事也没发生过。”
李家人谁也没有想到当初为躲避战乱、防范匪患开辟的暗道竟能保护地下党成为一条密道,这个秘密一定要死守。 然而,时局变幻,前途莫测,李家密道又有新的用途。
1926 年西安围城,李家生意被迫关闭,为渡难关在密道里储存了部分粮食, 由于对战争(时间)没有足够预计,粮食缺口很大,不得已规定,每天每户轮流值守看护,其余人出去寻野菜找吃食,每户按人口每日定量分发一次,大家共同节食度过危机。
抗战期间,日军虽未攻至西安,但日本飞机对西安的狂轰滥炸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1937 年至 1945 年日机轰炸西安的次数高达 147 次、 1106 架次、落弹 3440 枚,均居全省第一。 为了躲避日机轰炸,省防空司令部沿城墙一周共建防空洞625个,洞高1.5米、宽3.1米,总长5100米,部分有条件的居民自建防空洞,李家对原密道进行扩建改造,将入口坡道改为竖井,墙面预留踏步,为便于向顺城巷疏散,开始向南侧开挖,但八年抗战,民生受到重创,况挖地道资费数倍于建房,因此向南挖只开了头便无以为继被迫停工,只留下裸露的黄土给后人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那时,每当防空警报想起,全院老幼便会相互搀扶着鱼贯进入地道内,躲过日机一次次轰炸……
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毛泽东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李家地道顺应了毛泽东 “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 指示,有了新的用途。
海报 图 /@ 网络
暗道、密道、地道,归去来兮,能否得到保护?
70年代初,李家枝大分叉,又往下一代进行一次分配,家中地道因较深、湿气大被彻底封闭,出口上方摆放柜子,从此淡出人们视野。 李鸿均常年在渭南工作,休假回来住了又走,直到退休后得了孙子,因嫌老宅水厕等不便,在外租房居住,地道一事尘封已久。
近日,因柏树林地区拆迁,老宅需要整理、谈判,整理间无意打开尘封近40年的地道,让人们大为吃惊。
李家地道历经百年,见证了三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完成了避战乱、躲土匪、躲特务、防空等多重功能,记载了几代人为安居乐业的付出的苦心,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实属幸事一件。
李鸿均居住的三进老宅
如今,眼前的建筑近 150 年,按照《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应予以保护,但却面临被拆的可能; 而建筑下面的地道,作为建筑附属物亦有百年历史,且保护完好,如果得以保留,将填补西安抗战地道完好的历史,同时为爱国主义教育留下实物。
长安君曰:一幢老建筑不仅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还拥有某个时期独有的人文历史背景,一个关于建筑物本身的古老故事,都深深影响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是城市记忆永难磨灭的直接载体。我们希望西安近现代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两手并重,在妥善保护有一定价值建筑的基础上让新老建筑交相辉映,让更多近现代建筑得到保护,给西安留下历史记忆和故事,让城市古韵更浓。
一砖到顶,清水活令人赞叹
精美的砖雕无以伦比
拆还是保护考验执政智慧
长安君与李鸿均(左)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