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卓著的管理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系统管理学科的奠基人,工业工程学科的创始人。汪应洛长期致力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事业的研究,他率先将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融会贯通于管理工程、工业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系统管理学派。
立足学科前沿
1949年,汪应洛考入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系。1952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汪应洛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研究生。此间,汪应洛写出中国第一本管理教育著作《生产企业组织与计划》。
1955年研究生毕业回校任教,1957年随校西迁,从此扎根西北。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便与中国管理工程研究和教育紧密相连,为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相互融合做了大量系统性、开创性的工作,并将其理论与方法综合应用于工程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中。
20世纪80年代,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0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具有创造性的成果。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支持论证问题即是其中典型。围绕最受争议的坝高和投资问题,1982年受中央多部委委托,汪应洛综合发电、移民、航运、防洪等各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经优化计算,提出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的建议方案,成为最后采用方案。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以汪应洛为代表的课题组,向各级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报告,开展了深入的产业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新型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
与教学科研相伴
汪应洛最钟情的是科研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亟须现代管理人才,经汪应洛等人不懈努力,管理学由一门边缘学科,正式列入十二大学科门类,以文科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也因此受益,获得学位委员会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汪应洛还推动成立了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批管理学院,为管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平台。2010年,汪应洛设立“汪应洛青年学子奖学金”,旨在鼓励在学习和科研中取得优异成绩、有创新进取精神、有志为中国管理工程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35岁以下的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