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童子功”是儿时或初学中医者必看的《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或《汤头歌诀》么?笔者认为不尽然,中医书籍的学习更多是知识与方法,一名未来医者的思维、态度、心性的培养则是“童子功”的重点。现今国家提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已经打破了学生们物质必须落实到分子和原子结构上这一认识,视为传统经典哲学思维传播的良好开端。如同练武者入门“行、住、坐、卧”讲究的是精气神的沉淀,而非缭乱的招式。
我的祖父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太和医室”四代传人姚树棠,曾讲述过这样一个亲身故事。他幼时在自家药铺当小伙计的那些年,有一次给老掌柜铺床,由于身处药房,不小心将几粒女贞子落在了老掌柜的床铺上,老掌柜发现后呵斥了他,并收拾东西回到了乡下。曾祖父闻讯后,带着他提着礼便去到了乡下,此时老掌柜正躺在一棵大树下,地面坑洼不平,吱吱呀呀摇着扇子。见到二人,老掌柜起身恭道一声“东家”。曾祖父上前言道:小儿粗心,没铺好先生的床,请您老见谅。这时年幼的祖父心想,这树下坑洼不平,老掌柜不一样睡得香?老掌柜似乎明白祖父心中所想,言道:“这草席之下再坑洼,心中无事,自是睡得香。我在药铺心系大小事宜,即使一粒小小的女贞子,我又如何睡得踏实?”
当祖父多年后成为一方名医时,才意识到当年曾祖与老掌柜的用心,他要让太和医室后人都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细心,才会对待病家认真负责。这是祖父的“童子功”。
多年后,祖父开始教授我“童子功”,方桌上一根蘸笔,一瓶英雄牌的钢笔水,一叠厚厚处方纸,幼小的我目光却被那一瓶橘子罐头所吸引。祖父“对症下药”,我每背出一个汤头,祖父奖励我一个橘子罐头,嘴里是甜甜的橘子味儿,耳边是祖父在讲述女贞子的故事,我似懂非懂,却记忆深刻。幼时的传承现在成了我临床应用的重头戏,“四物归芍与地芎”“逍遥散用当归芍”这些朗朗上口的汤头也成了如今我与孩子们交流的内容。在记忆深处的观察能力,在日后实践中的总结能力,“悟”道的方式在改变,精神却在一代代人中传承。
我对橘子罐头的念念不忘是一个医家之后对祖父的思念,祖父离世已十年,儿时的传统、从医的精神却不断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