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其中,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降价67%。此前,该药由于价格较贵使用率很低,此次降价有望提高慢性乙肝患者对一线治疗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国际肝病学会前任主席、亚太地区肝病学会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在近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是国际治疗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用药,有高效低耐药的特点,但由于价格较贵,在我国的使用率低。
乙肝新发病率下降迅速
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结合简单推算,我国目前约有7000多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三分之一为可能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疾病负担较重,但近年来我国乙肝新发率下降明显。“我国乙肝新发感染率下降很快、增量很小,尤其是低年龄组。”贾继东说。
国际肝病学会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
“乙肝病毒感染成为慢性乙肝的可能性取决于受感染的年龄。3岁以下儿童转为慢性乙肝的可能性最大,目前乙肝疫苗已经从源头上控制住了儿童感染;而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有95%是急性的,也就是绝大多数会自愈。2014年全国流调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降到了0.3%左右,15以下青少年儿童中也降到了1%以下。”贾继东表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推广为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成就举世瞩目。
贾继东认为,不能单纯凭我国现有乙肝患者人数来判断乙肝发病形势。由于慢性乙肝目前无法被彻底治愈,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乙肝患者生存期得到极大延长,患者人数不断累积,所以虽然新发病人数快速下降,但叠加上原有乙肝患者,总人数仍然十分可观。
两类药物可控制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目前虽不能被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得到有效控制。据了解,目前国际上认可的乙肝抗病毒药物有两类,分别是注射用的干扰素和口服用的核苷(酸)或类似物。
对比来看,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比较巩固,但是有效率较低,很多人群不适用,并且有明显副作用,注射后有流感样症状,如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同时会引发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价格相对较为昂贵。
另一类口服的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副作用小,抗病毒作用很强,但是要长期服用,一旦停用容易反跳,而长期服用又容易产生耐药性。
目前国际治疗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乙肝药物为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这是目前抑制乙肝病毒最有效的药物。和其它药物相比,两者很少导致耐药性,容易服用(每天一片),而且副作用较小,只需要3-6个月一次的随访监测即可。
虽然目前乙肝不能彻底治愈,但完全可以预防。慢性乙肝的患者通过长期规范系统地治疗,病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通过控制血压、血糖,使心脑、肾、视网膜病变减少。通过控制乙肝病毒,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癌发病率。像管理慢病一样管理乙肝,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贾继东说。
贾继东还透露,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乙肝治疗可能将有革命性进展,实验室研究已有突破性进展,早期的临床试验也初见端倪。此外,贾继东强调,乙肝治疗也是虚假宣传的重灾区,以传统疗法、祖传秘方以及高科技的幌子出现,很容易使人上当受骗,希望引起警惕。
高效低耐药使用率低
乙肝病情一旦延误或治疗不当,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有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危险。贾继东表示,抗乙肝药物不像抗生素一样可以升级使用,治疗开始就要选择效果最好的药物,否则后期再用好药也效果不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推荐一线药物为乙肝患者初治首选药物。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是高效低耐药,但价格相对较贵,使用率更低。”贾继东说。
贾继东在2012年倡导启动了中国乙肝长期随访科研平台。截至2016年4月30日,已有超过11万名患者入选,随访次数超过45万次。通过这些数据发现,恩替卡韦的使用率在30%,替诺福韦酯的使用率仅约为1%。
“随访平台主要调查范围是城市医院,如果加上广大农村的情况,这两种药物的使用率会更低。”贾继东表示,乙肝不是普通疾病,不仅是临床医疗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应该以公共卫生的策略来解决。由国家出面主导政府谈判,通过政府、厂家、各种学术团体、NGO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大力推动乙肝的预防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