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三秦青年 经济 文化 生活 科教 婚嫁 体育 商贸 安全 律师 创业 青联
魅力西咸
 
 
揭阳共青团打造“育才+引才+用才+聚才”工作矩阵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欣闻 时间:2022-12-14 阅读: 111
人才间往往存在黏合性和群集性,以才吸才、以才引才的人才虹吸效应在揭阳初显。

  原标题: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层实践样本

揭阳共青团打造“育才+引才+用才+聚才”工作矩阵

  广东省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潘晓洁还清楚地记得,10年前她和同事抱着箱子在菜市场门口劝捐的场景,“那时候基金会刚成立,公信力低、知名度小、募捐经验少。为了筹募更多善款、帮助更多寒门学子上大学,我们日日夜夜在外劝捐”。10年来,该基金会筹款已超7000万元,帮助4992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作为由团揭阳市委业务指导、以大学生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团属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发展变化也是当地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的缩影。团揭阳市委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在引领、凝聚、服务青年人才上持续发力,创新打造“育才+引才+用才+聚才”青年人才工作矩阵,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人才支撑、注入青春新鲜活力。

悉心育才

  2012年11月,在揭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10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寒家庭优秀学子完成大学学业。基金会首创普惠性长效助学机制,为学子提供从大学本科入学至毕业的持续性帮扶;首倡“五位一体”闭环式服务理念,从助学补贴、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实习见习、就业创业5个方面服务学子成长成才,加强大学生与家乡的连接,激励更多返乡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揭西县棉湖镇第二中学青年教师林佳微就是曾受惠的学子之一。大学期间,在基金会的帮助下,林佳微连续3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院毕业,站上“三尺讲台”勤教力学。

  漫长的学医之路对于寒门学子郑埕斌而言,曾经困难重重,“在大城市上学会面临很多经济上的问题,还好有基金会的支持,让我可以一直坚持下去”。2018年从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后,郑埕斌选择到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如今,他已成为揭阳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为自己能用所学服务社会、回报家乡感到幸福和满足。

倾心引才

  提及青年人才工作,团揭阳市委书记陈颖聪坦言,“引才留才”是潮汕三市发展共同的难题,揭阳亦是如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对家乡发展近况缺乏了解,“学生走出家乡到大城市去上学,他们缺乏官方的、有公信力的渠道全面了解家乡发展态势和企业发展情况,与家乡‘脱嵌’近4年的他们在求职择业时,自然较少优先考虑回乡发展”。

  在提高本地企业和大学生黏性这一核心问题上,团揭阳市委突出需求导向,不断构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2020年,针对当地企事业单位发展缺乏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新媒体及管理型专业人才问题,团揭阳市委指导基金会设立了专业技能奖。两年来,团揭阳市委已奖励学子逾1900名,发放奖金超120万元。“依托奖项,激励大学生投身专业研究的同时,我们与这批未来之才牵系上精准联系的纽带。”陈颖聪说。

  在陈颖聪看来,大学生的“在校期”是青年人才工作的“黄金期”。“关心、帮助在校大学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朴素情感,增强他们服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应该抓住这个阶段做足工作,要多为他们做一些暖心事,把工作做到他们心里”。今年,为进一步挖掘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吸引高分层人才就读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团揭阳市委为当地这第一所本科公办院校设立榕江奖学金。该奖学金由爱心企业家林辉勇全资捐款360万元,奖励优秀入读学生。

  2020年9月,在团揭阳市委的指导下,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依托小程序自主研发揭阳市大学生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池”和“企业库”匹配对接,打造“选、用”一体化青年人才培育生态链。该平台坚持每天推荐1名优秀大学生,截至目前共推荐学生438期,推荐优秀企业32期,宣导揭阳人才政策107期,吸引10万多名大学生了解揭阳企业和用人需求。

  为引导更多本土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团揭阳市委和基金会长期举办“返家乡”假期公益活动,启动“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近5年共开发近8000个实习岗位。学子们在企业智能全流程5G数字工厂感受科技给塑料家居行业带来的全新活力,在企业电商运营中心感受传统产业进军“互联网+”带来的跨越与创新,在企业产品展览厅感受享誉世界的“揭阳鞋”与国产大品牌强强联合带来的新机遇……“2021年,我们还携手广东海兴集团等20多家揭阳知名企业联合推出‘未来之星’计划,为揭阳籍本科毕业生定制成长路径,配备专业导师,帮助人才在揭阳成长。”潘晓洁说。

  2014年,刚上大一的郑埕斌参加“返家乡”活动后感触很深,“那一次真的大开眼界,一颗‘学成回乡’的种子也在那时种下”。和郑埕斌有共鸣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今年3月,在基金会的帮助下,谢素茹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毕业后进入广东海兴集团工作。

精心用才

  在回家乡就业的大潮中,还有博士章泽杰的身影。2005年,章泽杰考入中南大学,完成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攻读。求学期间,他主要从事绿色化工和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曾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专利5篇。

  当得知揭阳正筹建第一所本科大学,章泽杰投递了简历。“揭阳是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发展慢的原因之一在于工业科技等含金量高的经济体太少。我是揭阳人,学业有成理应反哺家乡。”带着为家乡培养更多优秀科研人才的念头,章泽杰踏上了回乡之路,现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先进制造学院化工与先进材料系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回到揭阳工作已1年多。

  章泽杰依托学校成熟的学科平台体系,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知识,针对揭阳乃至粤东地区不同企业的需求,为他们的提质升级提供节能、降本、提效规划,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积极参与绿色石化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和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揭阳分中心(榕江实验室)的建设。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近年来,中共揭阳市委大力实施“回家行动”,鼓励引导广大揭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像章泽杰、郑埕斌这样选择投身家乡干事创业的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越来越多。如何留住青年人才的心,是团揭阳市委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人才来了,要能‘海阔凭鱼跃’,让他们在工作上有成就感;也要解决‘急难愁盼’,让他们在生活中有归属感。”陈颖聪说。

  今年7月,揭阳市青年硕士博士联合会正式成立,旨在搭建党委政府与青年人才沟通联系的桥梁,及时向青年人才传递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作为发起人之一,章泽杰全程参与筹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揭阳市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望与欢迎,揭阳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未来可期”。

真心聚才

  10年来,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资助过的很多学子已经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他们自发的“反哺”举动,也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2017年,毕业学生谢跃锐、陈罡、蔡浩涛、杨美珊等自发组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进贤励志会(以下简称“励志会”)。潘晓洁向记者介绍,励志会在基金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互帮互助、建设家乡、回报社会”为目标,是基金会联系毕业学子的桥梁和纽带,倡导毕业学子在力所能及之时回馈爱心,帮扶学弟学妹完成学业,发起的“接力计划”目前已为基金会筹款超6万元。

  作为曾受基金会资助的学生之一,林佳微常怀感恩之心,一有经济收入便积极响应励志会“接力计划”的号召,从2018年2月开始,每月固定捐款,以实际行动帮扶贫寒学子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揭阳市人民医院临床平台、科研平台条件齐全,对年轻医生来说是一个极佳的成长平台。”郑埕斌告诉记者,揭阳市招才引才的满满诚意和坚定决心让他感触很深,“人才补贴、租房和购房补贴等十分给力,家乡有这么好的政策和平台,我一直推荐师弟师妹们回来就业”。

  人才间往往存在黏合性和群集性,以才吸才、以才引才的人才虹吸效应在揭阳初显。在郑埕斌向师弟师妹介绍家乡新貌时,章泽杰正努力邀请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揭阳开展学术交流。“我希望在教好传统经典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尽我所能把当前世界最前沿的科学与技术带到揭阳。”章泽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
*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受版权保护。
* 虽然您可以找到这些图像,但除了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或下载之外,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图像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因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站所提供的图像,我们建议您先与原作者联系并征求同意。
* 本站所有的资源均为免费自由下载,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和交流。
* 由于收集过程中几经转载,所以很多作品的原作者不详。
* 如果本站的资源使用了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的注明。
* 如果您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金牌栏目推荐  
提供给学校和家庭,
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
谈治校之道,
论教育改革。
致力与准新人建立沟通平台,
及提供最全面的结婚信息。
 
 
 
寻求报道
联系我们
公众号

扫一扫
及时获取新闻资讯

新闻热线
134-8810-4732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内容合作  |  商务合作  |  合作媒体矩阵  |  联系方式
陕公安备案号61010402000088
陕ICP备15011396号-4
Copyright © 2010-2024 www.iyouth.com.cn 陕西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