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三秦青年 经济 文化 生活 科教 婚嫁 体育 生态 安全 律师 创业 青联
魅力西咸
 
 
王忠义:“三驾马车”助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强国
来源:陕西青年网  作者:王忠义 时间:2023-04-11 阅读: 8112
我坚信:我希望中华民族的莘莘学子们,都能像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那样,踩在我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去攀登中国“甲骨文字”研究的高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的载体主要是文字,文字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发明。

  中国的“甲骨文字”、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古印第安的“玛雅文字”,号称“世界四大古文字”

  中国的甲骨文字,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由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今陕西省白水县人)发明;最早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被山东人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发现(1899年);摹本著录的方式是住在安阳的长老会牧师,加拿大人明义士创造(1917年),并延续至今。

  中国甲骨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现在还能看得清、认得准、念得顺,读得懂,并能标准、规范书写的文字;是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体系;是目前公认的、成熟的汉字之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目前弘扬中华民族聪明智慧重要且完整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有序流传完整的铁的证据;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所以,对中国甲骨文字的学习、研究、普及、推广、使用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

  现在我们汉语的书写是: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两种形式,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讲,这是不够完整的。

  我们大家都在说:中国甲骨文字是公认的成熟的文字,既然是成熟的文字,我们就不应该把它放在神龛上“束之高阁”呀!而是要激活它,要让甲骨文字发挥它做为一种文字应该发挥的作用,老祖先发明文字不是用来当“摆饰”看的。

  我们这代人一定要让中国甲骨文字活起来!所以,在学习简化汉字辨认、释读与书写汉语拼音栏目里,应该再增加上甲骨文字辨认、释读与书写,这就形成了以简化汉字为引领,汉语拼音甲骨文字为两翼,“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完整的汉语、语系、文字框架。

  这种语系框架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语三文制”国家。

  中国甲骨文字发现至今,只有短短的124年,海内外专家、学者对甲骨文字的好奇和研究热情特别高涨,国内学者有“四堂一宣”: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胡厚宣这五位大师的研究尤为精深;国外学者有加拿大人明义士、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他们的著书立说都为后学中国甲骨文字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了国内外中国甲骨文字研究者的兴趣,使甲骨文字在短时间内,已经形成了一门全新的、独特的、世界性的学问——甲骨学

  目前,我们甲骨文字研究方面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已寥若星辰、屈指可数,在世者大都年事已高。随着甲骨文字研究的降温,研究者的兴趣有所转移,有些老专家不再从事甲骨文字方面的著述,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中青年研究者为数并不多,许多大专院校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人材及实物教具。目前,虽说一些年轻的研究者正在通过刻苦钻研而成长起来,但总的来说,甲骨文字的研究者还是队伍偏小,人数偏少。

  鄙人以为,究其原因有五:

  一、甲骨文字时间久远,材料资源奇缺,一向被人们视为高深艰难的学问,宛如“阳春白雪”,知音者少,而和者寡。再加上以前那种刻字、制版、编辑、印刷、传播等方面的因素,给甲骨文字论著的发表和出版造成很大的阻碍和困难,影响了甲骨文字研究者的成果发布,也影响了研究者的积极性;又由于我们多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和推广。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开始,到“文革”“四旧”,再到今天的盲目崇拜西方,崇拜专家,致使“无良专家”泛滥,怀疑民间收藏中华文化遗存的“无据打假”成了目前的一种民族心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悲哀。特别是甲骨文字,严重缺乏宣传、普及和推广,很少看到通俗易懂的甲骨文字读本。这样以来,能看懂甲骨文字方面论著的读者也就越来越少。

  二、在中国甲骨文字研究领域里,还存在有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就是少数人把持、垄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与甲骨文字无缘,而这少数居于特殊地位的人故弄玄虚,视中国甲骨文字为奇货可居,以研究甲骨文字为高人一等,其余做学问的人,往往得仰其鼻息,遭其白眼,更不用说在大数据整理、学术会议参加、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受到重重歧视和限制。

  三、更有甚者,一些身居高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们故弄玄虚,大话吓唬,让人望而生畏,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王素研究员说:“解读甲骨文字,如同在天上摘星星一般。”;中国科学院院士,先秦史研究所宋镇豪所长讲:“杨向奎老先生告诫年轻学子:‘你们来了,要练就十年不下楼的功夫。’”;河南安阳古文字博物馆向社会公示:“解读一个甲骨文字,奖励十万元。”但必须有两名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方可受理等等。

  四、商代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鼎内的三字铭文为“后母戊”。上面的“后”字有学者释为“后”,有学者释为“司”。究竟是“后”还是“司”?其实,在甲骨文刻辞中“后”“司”“反”三个字的书写是一样的,使用时,只要“意合”即可。而我们国内著名的甲骨文权威专家们,为了一个字,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几十年,时至今日没有定论,给甲骨文字的考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甲骨文字是由“图形逐渐变为笔画的” 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从表形、表意、形声到音节文字,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是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是它区别于世界其它语言的根本特点,汉语语法自身的特殊性,即“意合”。无论是词组合成句子,还是单句组合成复句,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语意的配合,而不是语法形式的使用,只要几个负载着重要信息的关键词语在意义上大致搭配得拢,就能言简意赅地达到交流的目的,这几个词就可以组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意合”。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使它结构独特,灵活多变,颇多隐含,着重意念,其意合性、灵活性和简约性是其它语言所不能比拟的。它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文字,在世界文字中有独一无二的魅力,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终生的良师益友及精神家园。它可以激发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传世五千年,除“秦”以外,没有任何朝代,任何人给它规范过,所以,我们在学习甲骨文字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兼容并包才能促进语言的发展

  我给大家讲两个有关“字”的真实故事吧:

  1、现今人人都认识女字旁的“她”“她”是女性的第三人称代名词,“他”主要是用于称呼男性。然而在五四运动之前,单人旁的“他”可指男性、女性以及其“它”一切事物,并没有男性、女性与其它的区分。

  刘半农先生决定发明一个字代替女性第三人称,他盯着中文字“他”看了很久,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既然是女性的第三人称代名词,将单人旁的“他”改成女字旁不就行了,让人一眼就知道“她”专指女性,然后“他”则指男性。

  1917年,刘半农先生提出使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后轰动全国,被中国女性们骂了3年,认为刘半农对女性有偏见。后来这个“她”字被广泛使用后,人们也习惯使用“她”字来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以后各种字典也收录了这个“她”字,至今也就106年。

  2、关于“”、“”使用不当造成的笑话。山西省某医院医师收到一份发自包头的加急电报:“姑家为儿子举行‘奠礼’,明日速来!”。医师得到姑家儿子去世的噩耗,举家悲痛,急忙备齐祭品,准备次日乘车北上。不料当天傍晚,又接到了一份急电,变成了:“姑家为儿子举行‘典礼’,明日速来!”。“典”“奠”,虽说只是一字之差(音同、字不同),却闹了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大笑话。这种因“字”使用不当造成的荒唐闹剧,应该汲取。

  五、对甲骨文字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我们国家的决策高层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人们方便学习、容易接受、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所以,只好先供奉神龛“束之高阁”,期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甲骨文字”真就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吗?我给出的答案是:否!

  中国“甲骨文字”,1899年被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至今,大约124余年,约20余万片中国甲骨文片,分散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笔画遒劲、形态各异的甲骨文字5000余个。

  1903年刘鹗释读了甲骨文字生字40余个;1910年罗振玉释读了485个;1920年王襄释读了873个;1933年朱芳圃作《甲骨学文字编》收录989个;1959年金祥恒作《续甲骨文编》收录1048个;1971年马薇庼作《薇庼甲骨文源》收录1742个;1987年中山大学教授陈炜湛出版其著作《甲骨文简论》,深入浅出,趣味横生,中学文化程度的人都看得懂,1989年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著作三等奖;2003年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上下册,在文字考释方面博采众长,实事求是,虚心探讨,综合每一个字及相关诸字的形、音、义及其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语言规律,深入考核论证。洋洋洒洒80余万字;2005年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增订本)收录3000余个,新释80余个;2014年刘钊先生主编《新甲骨文编》(增订版)可释读甲骨文字数已达2350个,比日文使用的汉字还多214个。通过一代一代甲骨文字研究者的不懈努力,释字量逐年增加,短短百余年,破译工作从零到现在已接近发现中国甲骨文生字总数的50%。

  还有美国古稀老人理查德•西尔斯耗费几十年时间,倾家荡产,做了一件本该我们中国人做的事。他独自完成了中国汉字数字化工程“汉字字源网”,汇集了近10万个古代中文字形,有6552个最常用的现代中文字字源分析,31876个甲骨文,24223个金文,以及秦汉大篆书11109个、小篆体596个,他拒绝商业化,供全球喜爱中华文化的各界人士免费查阅。这都为中国“甲骨文字”的学习、普及、推广鉴定了非常坚实地基础。

  鄙人以为:对中国“甲骨文字”的研究,应该采取“用普及推动高端,再用高端引领普及”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如何做好甲骨文字的宣传、普及、推广工作,把甲骨文字研究成果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让甲骨文字这种其实并不神秘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存,走出“深闺”,走下“神龛”,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根本上培植基础,肥沃土壤,是目前甲骨文字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放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以上,成为制约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党意识到了“扫盲运动”的重要性,毛主席提出推广“速成识字法”用了十年时间,基本扫除了文盲;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理想,在中国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习主席提出推广“精准扶贫”,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摘掉了戴在中国人头上几千年的贫穷帽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因此,甲骨文的普及、推广工作,可能我们党的决策层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普及、推广方法吧。

  余以为:采取华罗庚先生六、七十年代推广“优选法”中的“瞎子爬山法”;“并借用教具,直观教学”来识读甲骨文字;把中国“甲骨文字博物馆”搬进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课堂训练“童子功”。像解放初期“扫盲运动”那样;像七十年代“普及乒乓球运动”那样;像近年来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那样:下决心、树雄心、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做好甲骨文字的宣传、普及、推广,必将会取得目前还无法估量的社会、经济效果。

  《新华字典》11100个字左右,一般人使用的简化汉字也就是3000到3500个左右,占30%;甲骨文目前发现的生字5000余个,可识读的文字已经达到2350个,接近50%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人的正常书写需求,极个别没有甲骨文字的生字可以像“日文现如今,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二千多个汉字。其中,在2010年重新制定并公布的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共收录了2136个汉字。”那样,用简化汉字汉语拼音代替。在一篇文章中,如果有50%以上的文字是用甲骨文字书写的,我们就可以认定这是一篇甲骨文作文

  国家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讲:“政治局决定: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语文是母语。”

  司长还说:“原来小学教学是先学习拼音,再识字,再课文;现在要调过来,先识字,再课文;再学习拼音。今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统编一个人,北大教授温儒敏。”

  中国教育三大块:语文数学英语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维系全世界华人精神纽带的“甲骨文字”“束之高阁”没给留立锥之地,这是一件让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余以为:在小学统编教材‘先识字’的内容里,应该增加甲骨文字的识字量。

  如果今后在小升初考试题中,增加10—20个甲骨文字的识读考量(占20分值);中考考试题中增加50—100个甲骨文字的短文书写(占20分值);高考考试题中增加200个以上的甲骨文字自命题作文(占10分值)。那么,甲骨文字的扫盲工作不要十年。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研发的一档全民参与的文化益智节目。如果汉阴电视台能够和中央电视台联手研发《中国甲骨文字擂台赛》节目,内容以辨认、释读、书写三个方面切入,掀起全国第二次“扫盲(甲骨文字)”运动。用普及推动高端,用高端引领普及,奋力助推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强国!

  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落实5月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习时报》撰文《胸怀国之大者 建设教育强国 推动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

  怀进鹏部长在撰文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凝结着一代代教育人的梦想和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亲自出席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主持审议教育重要文件,到大中小学考察视察,给师生致信回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擘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并作出战略部署。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为了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把我50余年坐冷板凳学习中国“甲骨文字”总结的一套简易速成方法教给你们,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陕西白鹿原文化研究院研究决定:

  1、开展把中国“甲骨文字博物馆”搬进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课堂训练“童子功”活动。

  2、率先汉阴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训练“童子功”开始,试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五、六十年代在全国推广“优选法”中的“瞎子爬山法”学习甲骨文字,使学生通过“现场”“教具”“教材”“教学”,运用“瞎子爬山法”四结合,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准确辨认、释读、书写20个以上的甲骨文生字。通过“立志”“攀爬”“登顶”三个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在甲骨文字辨认领域游刃有余。如果这一方法可行,我们共同总结经验,逐级上报市、省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逐步在全国普及、推广。

印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坚信:我希望中华民族的莘莘学子们,都能像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那样,踩在我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去攀登中国“甲骨文字”研究的高峰。

【后记】

  王忠义,乳名“忙乐”,微信:“名古屋(忙乐)”,生于戊子一九四八年五月初五,现年75岁。王宝官(保管)后裔,国家公务员。祖居古都长安,灞河岸边(古称:灞城),退休前供职“三沈故里”汉阴县科学技术局,现为汉阴县教育体育科技局。

  1998年10月,响应汉阴县政府号召:“年满50周岁,工龄满30年”的在职公务员,自愿申请,组织批准,便提前退休了。

  退休,心未闲,继承祖辈收藏之家风,70年代初,受秦始皇兵马俑筹建处主任杨正卿先生启蒙,全凭个人兴趣,可能也是遗传基因吧,全身心投入甲骨文字古代祭祀文化研究。

  25年里,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收藏》《东方收藏》《收藏界》《收藏天地》《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陕西文化产业网》《今日头条》《贞观》《仓颉文化网》《司马迁文学》《文苑艺海》《陕西市政》《大道中华》《文字文明》等网页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

  2019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为建党一百周年拍摄的大型展演片,《丝路大遗址》的拍摄工作。

  2022年1月被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商业史学会、国声智库、中国文化交流网、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授予“‘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2023年1月15日被评为“2022年度陕西省文化软实力先进人物”

  现任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 常务理事 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白鹿原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余感慨自己:“生如蝼蚁,却立鸿鹄之志;命比纸薄,却有不屈之心。

  余之所以五十余年初心不改,持之以恒,正如著名导演,陕西籍72岁的张艺谋先生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全网沸腾,中国被全球称赞后,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总导演直言:“我是陕西人性格,对待大、小事情,只要我接了,就一定要认真负责地把它做好,一定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陈婷于情人节的文章中,对丈夫张艺谋说过这样一句话:西北人的固执就是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用近乎疯狂的工作方法和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耗生命。

  老伴陈昭茹(土生土长的汉阴人)说:“如果吃饭不是维持生命之必须,你工作起来是不会去吃饭的。”

  “七十三岁的人,在干三十七岁的活!”儿子王涛“如是说”

  余没有那份福分去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而是“望崦嵫而勿迫,未扬鞭而自奋”——忙乐

2023年2月15日

陕西白鹿原文化研究院

版权声明:
*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受版权保护。
* 虽然您可以找到这些图像,但除了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或下载之外,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图像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因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站所提供的图像,我们建议您先与原作者联系并征求同意。
* 本站所有的资源均为免费自由下载,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和交流。
* 由于收集过程中几经转载,所以很多作品的原作者不详。
* 如果本站的资源使用了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的注明。
* 如果您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金牌栏目推荐  
提供给学校和家庭,
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
谈治校之道,
论教育改革。
致力与准新人建立沟通平台,
及提供最全面的结婚信息。
 
 
 
寻求报道
联系我们
公众号

扫一扫
及时获取新闻资讯

新闻热线
134-8810-4732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内容合作  |  商务合作  |  合作媒体矩阵  |  联系方式
陕公安备案号61010402000088
陕ICP备15011396号-4
Copyright © 2010-2023 www.iyouth.com.cn 陕西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