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商洛学院利用暑期开展“下乡调研助发展 夏乡筑梦绽青春”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助力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23年7月25日至7月27日,社会实践团在商洛市周边乡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7月25日上午,实践团队抵达商州区板桥镇,在秦朝书记和朱雯同志的带领下,团队考察调研了连湾村生态农业发展。连湾村支书详细介绍了当地的水稻试验田项目,未来将打造“稻田+鱼塘+农家乐”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吸引周边群众前来休闲观光,体验乡村田园风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下午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一家养羊大户,该农户养了115只羊,随着当地镇政府的政策扶持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生态养殖已成为当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香饽饽”。
7月26日中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板桥镇下湾村的瓜果种植大户,十多个生态大棚整齐排列,据了解,大棚夏季种植各品种甜瓜、西瓜、圣女果等,冬季种植百亩草莓。正午时分,大棚的最高温度接近45度,由于该地区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结出的瓜果甜度高、口感好,得到市场的青睐。据介绍,该大棚每亩瓜果产量可盈利数十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目前,板桥镇坚持因地制宜策略,规划建设田园采摘区、游乐拓展区、艺术写生区、观光休闲区、民宿露营区、浪漫花海园等“五区一园”,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
村企合作,探寻共富密码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7月27日上午,实践团队驱车到达丹凤县刘家河社区,参观了丹凤县全星天麻菌种厂,虽然地方很小,属于家庭作坊,但据老板介绍其可以年生产30万袋的菌种。当地村民多数以种植天麻菌,香菇菌,木耳,茯苓等农特产为主业,鼓起的钱袋子装满了村民们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接着,实践团队参观了丹凤县葡萄酒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东凤酒庄和丹凤酒庄,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丹凤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品牌打造、生产销售等情况,目前丹凤县依托葡萄酒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葡萄酒酿造、储藏、销售以及葡萄酒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路子,形成了“葡萄酒+文化+旅游+康养”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旅、工旅、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不仅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丹凤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7月27日下午,实践团队到达丹凤县棣花古镇,调研了棣花古镇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通过走访和问卷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目前棣花古镇景区以“两街(宋金街、清风街)、一馆(平凹文学馆)、一荷塘(生态荷塘)和西部花都为主打项目,积极打造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新景点,将电商直播、特色农产品、非遗传承、传统美食、民宿体验、文化风俗等元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赋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来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推动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以青春为名义,以时代为号召,在乡村振兴实践调研中“望闻问切”,在多看多听、多思多做中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通过获取基层的“第一手资料”,积极思考和探索适合乡村振兴的基层发展路径,自觉肩负起乡村振兴的大任,让磅礴青春与国家共振,与人民共振。
文 / 孙凯 袁怡萍
图 / 刘懿颉 张恒
供稿单位:商洛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