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人文与教育学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做好西京学院2023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号召,积极组建团队。“星光知心语,共探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2日至25日赴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开展以“藏汉民族差异融合”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学习宣传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贡献青春力量。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丰富差异。为加深对这种民族差异的理解并促进汉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此实践项目中,社会实践小组深入藏区和汉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和研究活动。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到达目的地后受到当地藏民热烈欢迎。团队成员们分别进入了当地的藏区和汉区,深入了解当地的居民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通过与居民的交流和参与民俗活动等方式,亲身感受和体验了两个不同民族群体的日常生活和习俗。
天堂寺座落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此处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寺院周围群山拥绕,有道是:天空吉祥,有八辐宝轮覆盖;大地吉祥,有八瓣莲花铺地;方圆吉祥,有八吉祥徽环抱。在天堂寺大金堂走廊,有一幅构图非常有趣的壁画:一头大象立于结满果实的大树旁,象背上有一猿猴,猿猴顶着一兔,兔上又有一鸟。这幅画寓意敬老及和睦共处,象征和谐、吉祥的“四和合”,也称为“和气四瑞”图。天堂寺位居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在天祝藏族心目中是一块诞生传奇和充满向往的圣地,是风水宝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团队成员与当地藏民一起了解并探寻藏族文化。
建功新时代,推普助振兴。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当地普通话的使用和普及情况并开展普通话宣传推广。当地藏民普遍认为使用普通话重要且必要,他们认同孩子们在校应接受形式多样的普通话培训和教育,并表示十分愿意通过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小游戏与当地藏族青少年儿童积极互动,用普通话相关的小知识以及推普歌谣,化难为易、寓教于乐,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本次推广普通话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让学好、说好、推广好普通话的观念深入人心,培养了当地青少年儿童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也让当地藏族群众由衷地感受到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团队成员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凝聚文化认同,让普通话成为促进交流的纽带,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本次“推普”活动让学好、说好、推广好普通话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提升了当地藏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了当地青少年儿童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让群众感受到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人民走上富强道路的助推器。
实践团队成员纷纷感慨我们应该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坚定爱国主义信念,熔铸民族精神之魂,在今后的学习实践工作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心聚力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心得
汉语国际教育B2101班张雨雯: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不仅使我 们团队对乡村振兴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还加深了我们对农村和基层的认识,也坚定了我们借助普通话推广平台为乡村振兴蓄力前行的信念。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推普活动能为当地藏族村民的幸福生活助力,并为藏族青少年儿童插上为理想腾飞的翅膀,用普通话照亮他们的幸福人生,积极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汉语国际教育B2202班姬越云: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宣传了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展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魅力,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助力推普、奋发有为、构建沟通纽带、服务乡村发展的精神风貌,发挥了社会实践活动筑魂育人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普通话宣传与推广,赋能乡村振兴,我们将继续积极实践,用我们的青春书写奉献的汗水,把我们的青春写在绿水之上,写在群山之间,写在每一寸土地上,让那动人的民族共同语响彻在中国的每一片角落。
汉语国际教育B2203班高梦钊:
一字一句普通话,一笔一划方块字,齐力推普助振兴,千言万语绘中华。推普助力实践活动虽短暂,但语言文字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团队成员将继续饱含热情与信心,为乡村解难,为社会分忧,为“人人会说普通话”、“人人皆说普通话”贡献自己的力量。
汉语国际教育B2203班孙佳豪:
通过此次推普社会实践,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群众对于学习普通话、提高文化水平的热情,也进一步认识到助力乡村振兴与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分不开的,我们会以饱满的热情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