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汉中文旅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和非遗产业发展,7月25日至8月4日西北政法大学学生柳豪、张子阳、张柯怡、李亦铖、段洁蕊、龚抒行、高亚、孙月、柳泽欣、肖秋雨、程蕊、师源、郭佩文等同学组成“青梅入黄酒,百草不知归”——赴汉中市周边非遗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三秦学子陕西行汉中站”专项团队)前往汉中市、洋县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听党话跟党走,响应号召向前看
团队7月25日抵达共青团洋县县委,进行实地采访调研工作。赵子凯团委书记为团队成员讲解了团委的工作以及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力度和相关的年度计划,也向团队介绍了洋县团委近年来在“青志联动”“青企联动”等各类青年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赵书记指示,实践团队要紧跟时代导向,用综合思维去调研谢村黄酒和其他产业产品,积极宣传以谢村黄酒为代表的一大批汉中地域特色非遗文化,用真学实干为家乡产业振兴贡献力量,应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三下乡”的风采。
领略洋县非遗文化,赓续黄酒传承精神
7月26日团队走访了洋县图书馆。调研了洋县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其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并向负责人介绍了项目情况,并查阅了谢村黄酒县志。
7月27日团队前往非遗文化产业馆,调研了洋县其他种类丰富的非遗作品,悬台社火、土布纺织、灯影雕刻等,参观学习古法黄酒的制作流程、工具,传统店铺和历史沿革。
为更好地佐证洋县黄酒的发展历史,在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后,团队成员走访调研了洋县文博馆。参观了洋县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周青铜器牛觥,该文物作为古老的盛酒器,正是洋县酒类的历史悠久的佐证。
7月28日团队拜访了谢村镇人民政府,邀请市监所所长、镇团委书记为大家讲述当地黄酒起源、历史故事、黄酒传统酿制工艺手法、食品安全鉴定流程等知识,并在当地家庭式黄酒作坊进行了参观、饮用、研学。
探访黄酒厂商,议当下展宏图
为学习谢村黄酒的产销过程,实践队于7月29日来到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调研。
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秦洋酒厂的展示厅,了解了谢村黄酒的由来、成名过程和原因及其现状,深刻理解谢村黄酒的“前世今生”悠久历史。
然后团队成员来到公司的生产厂区,学习了原粮获取、制曲、浸米、蒸饭、加浆、摊晾、发酵、压榨、储存等黄酒制作的各个环节的知识。
在问答环节,团队成员提出了企业营销措施、当发展状况、未来展望等系列问题,酒厂负责人为成员逐一耐心解答,团队成员们进一步认识到“产能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 不忘初心重实践,踏实肯干求务实
为切身体验汉中乡村振兴中绿色有机产业的发展成就,团队来到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感受朱鹮发现地的生机与美丽。团队成员还走访了陕西粮农西瑞菜籽水稻绿色种植基地,深刻领悟人与自然文明和谐思想的核心内涵。
在此,团队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一定量的真实数据,从而更好了解到了公众对谢村黄酒的知情程度和喜爱程度。
学习总结调研经验,谱写青年实践篇章
8月1日到2日实践团分别走访了汉中市旅游和文化局、共青团汉中市委,向相关负责领导汇报了本次实践活动的预期规划、具体进展、活动安排和调研成果。
市团委李睿同志指出:谢村黄酒助力当地农民增收是古已有之的古老产业,非遗文化更是一大特点,团队成员一是要把握时代脉络,顺应互联网+发展热潮;二是要学习历史、汲取宝贵经验。为更好弘扬非遗文化、更好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旅局杨宽同志强调:乡村振兴类实践是一项具体的工程,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要载体。社会调研就是要深入田间地头,就是要进入生产一线。黄酒产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粮食品质,而粮食是黄酒的精华,要求团队在后续环节中从选种、酿造、发酵等关键节点出发,宣传汉中文化传承、精神风貌、建设成就。
至此,团队本次“三秦学子陕西行汉中站”专项实践活动实地下乡调研行程圆满结束。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非遗文化的追寻之旅,也是一次谢村黄酒的研学,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以团队成员为代表的三秦学子定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究二十大精神,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奋斗不息,青春不止,短暂的“三下乡”不是终点,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我们牢记领袖嘱托,聆听和跟随伟大时代的主旋律,践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梦想,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勇于实践,服务基层,将所学所想用于祖国复兴伟大实践中,不负韶华,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讯员 孙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