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登宝塔览延安盛景 访鲁艺寻文化足迹——西京学院“往来路踏新程” 为革命精神“续航”社会实践团
为深入学习延安精神,重温革命历史,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号召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坚持艰苦奋斗,勇担时代重任。2023年7月14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往来路踏新程”---为革命精神“续航”社会实践团来到位于延安市宝塔区的宝塔山和鲁艺旧址参观学习。
登延安宝塔山 追忆峥嵘岁月
迎着朝阳,实践队成员登上延安宝塔山,来到宝塔前,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荣足迹。宝塔山是延安精神的重要革命标志,我国元帅陈毅曾为其写歌“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塔旁有一洪钟,称明代铁制洪钟,这口大铁钟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革命时期的报时与报警。在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曾被多次敲响,为保卫延安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过特殊贡献。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宝塔山上是欣赏延安城市风貌和黄土高原风光的绝妙观景台,登山观景,可俯瞰革命圣地全貌,“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登宝塔而一览延安城”将此时场景尽现。大家围着宝塔山,重温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感受延安精神带给全国人民的强大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时代虽然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队接着来到位于宝塔山山麓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旧址,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办了一所极为特别的学校,大量被俘的日本士兵和被迫作战的下级干部在共产党的教育下接受改造,最终创造了一个个化敌为友的奇迹。回顾这段历史,实践队成员们无不感叹于正义信念以及仁慈感化的力量之大,深切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智慧和胸襟,领悟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最后,实践队下山抵达宝塔山底,在宝塔山下重温入团、入党誓词,深入探讨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体会延安精神中蕴含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根本行动指南。
追寻红色历史 探访鲁艺足迹
7月14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开展“追寻红色历史 探访鲁艺足迹”主题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先后参观了鲁艺简史陈列馆、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及延安文艺纪念馆。
延安“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在革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新文艺圣殿”。实践队详细聆听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们的感人事迹和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以及创作激情,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鲁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念之魂。
延安“鲁艺”旧址所处的桥儿沟,曾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地,马克思主义真理从这里开花结果,正如会场内两侧横幅上的大会口号:“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才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 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正如毛泽东在七大所强调的,“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在延安文艺纪念馆,队员们通过驻足观看展览图片、文字、微缩景观等深刻领略到延安时期文艺的光辉历程;在音乐、美术、电影、文学等多个艺术表现形式上追寻先辈的创作足迹;在立体呈现的屏幕前跟着节奏感受《黄河大合唱》穿越八十余年的豪迈激情,“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昂扬奋进的旋律是先辈们为抗战发出的怒吼。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
重温历史,是为了再出发。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他们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用音乐、文字、画笔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精神和炽热情怀的作品。作为新时代青年,鲁艺精神和延安精神必将厚植于心,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