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数字技术、“双碳”科技成果不断实现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全力依托数字赋能,向“新”而行。
此前,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指明了今后3年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实施路径,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围绕科技创新,交通运输行业该怎样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把握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培育关键点……关于这些问题,陕西交通电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秉炜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数字交通产业发展方面,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吴秉炜认为,围绕数字化转型,要以场景为牵引,跨界融合,打破产业边界,才能使交通基础设施在融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后,具备新功能、呈现新形态。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化数字交通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长期以来,陕西在交通运输领域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组织推动了一批建设运营智能化水平的重点工程,陕西交通电子也深度参与其中。
围绕科技创新,陕西交通电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化开发、数据系统治理、出行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及交通融合新业态,持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交通+新能源”“交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品制造”三条产业链集群。
目前,陕西交通电子已在省内部分高速公路沿线护坡、隧道口、收费站大棚顶等场景搭建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系统,基本实现了当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供给,多余电量还可进行商业出售;数字交通方面,创新推出AI隧道全域管控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智慧收费站等一系列智慧产品,其中,正在建设的西宝高速三桥收费站将成为全省第一个数字孪生智慧收费站;交通智造方面,团队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的“公路交通AI视频事件系统”“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等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陕西交通电子搭建的数字孪生平台
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充分释放人才红利,让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对此,吴秉炜深有感触,“下好‘人才’大棋,才能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近年来,陕西交通电子持续构建高素质人才引育体系,深化交通运输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培育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吴秉炜介绍,公司除了配备了一支由C9院校、211院校硕士毕业生为核心的研发团队,还着力优化“产学研”人才培养方式,加快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交通运输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人才流动畅通渠道,培育具备学科交叉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的交通运输复合型人才。
截至目前,已先后建立陕西省数字交通与智能感知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交控团委青年创新工作室、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职工(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创新活动平台,进一步促进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激发产业创新潜能。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引领、人才支撑。”吴秉炜表示,在依托重点研发中心凝聚人才、培养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交通运输领域竞相奔腾的基础上,企业还将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多样化、开放化手段,拓宽交通运输劳动者学习渠道,全力培养满足现代科技要求的“交通工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