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而文化便是智慧放出的异彩。为了解紫阳发展情况,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青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凝聚青春力量·共筑美丽家园”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安康市紫阳县开展调研活动。
紫阳蒸盆溢香 金州美食流芳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在紫阳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蒸盆子的奥秘。紫阳蒸盆子是最早发源于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的著名传统大菜,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的代表作。后厨师傅介绍到,紫阳蒸盆子制作很有讲究,原料须有土鸡、猪蹄、莲菜、胡萝卜、蛋饺等,调料有大茴、草果、香草、良姜等,腌制一个时辰,用盆盛之,隔火而蒸,将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共同演绎一场味觉与视觉的盛宴。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经过4小时蒸制,这些食材的鲜香经过高温蒸汽的凝结,再滴落到盆中就形成了清亮鲜醇的蒸盆子汤,不加一滴水,所有水分都来自食物本身。让食材的精华充分融合,成就了紫阳蒸盆子独特的口感与风味。
紫阳蒸盆子,用料糜费,时间冗长,程序繁琐,做工讲究,原汁原味,汤醇肉香,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地方饮食文化最有特色的代表。团队成员为紫阳蒸盆子制作拍摄宣传视频,将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紫阳蒸盆子的知名度,促进紫阳美食文化传播。
紫阳座谈启智 研讨汇聚良策
下午,调研团前往紫阳团县委召开座谈会。团县委副书记蔡云,紫阳团县委一级科员程茜,实践团带队教师王铮、刘琳、倪欣阳及全体实践团成员参加交流座谈会。大会伊始,王铮老师讲解实践团具体情况并详细介绍团队本次实践目的。接着,蔡书记对紫阳县进行讲解,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汉滨区、岚皋县,西为镇巴县,南为城口县、万源市,北为汉阴县。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
实践团成员针对紫阳县特色产业与旅游业难点痛点依次进行提问。蔡书记表示,紫阳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汉江纵贯全境,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独具特色,有“汉江画廊”美誉;富硒资源富集,是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茶叶、魔芋等富硒生物资源丰富,紫阳富硒茶种植历史悠久,盛唐每岁充贡,明朝以茶易马,清代成为名茶,是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素有“贡茶之乡”美誉紫阳。据悉,紫阳文旅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每逢清明、五一节假日为旅游高峰期,都有不少游客来到紫阳县旅游,但因交通不便且宣传力度薄弱等因素从而限制当地旅游发展。
陶承硒韵时光 茶香名满天下
7月17日,实践团在这个充满历史和艺术气息的地方参观著名的紫阳富硒茶陶博物馆,开启了一段了解紫阳茶文化和陶艺的旅程。马馆长热情接待实践团,他详细讲解博物馆的展品,深入介绍紫阳富硒茶的历史与文化。紫阳富硒茶陶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集收藏、保护、展示、研学、体验,弘扬汉江流域富硒茶与乌陶为特色的博物馆,也是紫阳第一家博物馆,馆内藏品约500余件,展示各个时期紫阳县域以及汉江流域的陶器。
不仅如此,实践团还了解到紫阳是第一条茶马古道发源地,为陶瓷业发展提供了专而精的发展空间,紫阳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区,泥土中硒、铁等矿物质元素丰富,茶陶敲击有铁质声音,特色鲜明。在紫阳县各镇遍布古代的贡茶基地和古窑址,两者相互交融促进了茶产业蓬勃发展。为更近一步了解陶器的制作,团队成员在李师傅的指导下,体验陶艺制作的全过程。从揉泥、拉坯到修整,每一步都非常专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更激发出对传统手工艺的浓厚兴趣。
百年传承历久弥新,紫阳县人民始终坚持做好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实践团的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地考察,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碰。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当地的茶陶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业等情况,为紫阳县文旅调研提供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