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三秦青年 经济 文化 生活 科教 婚嫁 体育 商贸 安全 律师 创业 青联
魅力西咸
 
 
延安大学只此青绿社会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榆林市实践活动
来源:陕西青年网  作者:李兴榆 时间:2024-07-21 阅读: 67676
青年是时代的新生力量、进步力量,是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更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传播者。

  原标题:万里风沙横北域,百年征程筑绿洲——延安大学“只此青绿”社会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榆林市实践活动

  7月5日至13日,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只此青绿”暑期实践团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探寻了解榆林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工程,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榆林治沙事业的历程与成就,了解榆林人民搏击风沙,植树造林背后的故事。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让大学生切实扎根土地、身体力行,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第一站 沙海变林海,林海又生新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来到了榆林市小纪汗樟子松种植基地,在调研途中,实践团队首先对榆阳区小纪汗乡本滩村村民进行了访谈,“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还是黄沙漫漫,有大小连绵的沙丘1048座,特别是每年秋冬季,漫天飞舞的黄沙似乎永远刮不到头,别说耕作了,就连喝的水里、吃的饭里都是沙子。”村民向着实践团讲到。带着对现如今环境的期待与好奇,实践团前往小纪汗林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受到当地领导的热情接待。

  在实地考察中,首先映入实践团成员们眼帘的便是荒漠摇身变成的绿洲,是10余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而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了草方格法、樟子松固沙法等治沙方法的使用,拍摄了大量治沙成果照片,亲身体会到了治沙的不易与成果的斐然。最后工作人员带领参观了单位办公场地,并召开座谈会,介绍了工作站的阵地建设情况及工作内容,包括主要承担全市的种苗生产与供应的管理、种苗基地建设规划、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开发等工作。

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樟子松基地

  在座谈会中,团队成员曹蕊向工作人员提出:“除了樟子松,是否仍然存有既具有经济效益又有治沙功能的作物?”林场工作人员对团队成员认真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并提出沙芥这一植株。会后实践团队对沙芥进行调研并为其做出科普视频以宣传其经济效益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治沙植株。

樟子松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绿色梦”是每个造林人的梦。此次樟子松基地考察学习之旅,旨在提升青年一代对沙漠治理、固沙植物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使新世纪的青年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应树立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接好林业治沙人的接力棒,创新种草造林之路,真正做到持“植”以恒,聚木成林,人沙和谐、绿富同兴。

  第二站 守护绿水青山,绘就幸福底色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了榆林林业展览馆,榆林林业展览馆是一个集陈列、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榆林林业发展成就的场所,也是一个进行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丰富的林业展品,认真听取介绍,观看历史镜头、动植物标本、文献资料,一边参观,一边询问。在展厅4D影院,实践团师生如同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毛乌素沙地的变迁及生态环境改善后的大美榆林。在参观了林业科技展示区,了解了现代林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之后团队成员对高科技在林业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讲解员带领实践团参观林业展览馆

  本次实践活动见证了从沙地变绿洲的伟大历程,使青年一代深刻体会到了治沙英雄们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了榆林林业的发展与成就。从昔日的荒漠化土地,到如今的绿树成荫,这是几代林业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样的精神令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张丁宜讲到。“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今后将带领学生参与更多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延安大学化工学院带队教师韩波表示。

实践团成员观察植物标本

  实践育人之行,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每一份努力都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创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让绿色成为时代的底色。

实践团于展览馆前合影

  第三站 走进治沙女兵,赓续红色血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始终秉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乐观向上、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精神,积极开展治沙造林工作。在助企纾困、奉献爱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榆林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站,延安大学“只此青绿”社会实践学生团队于女子补浪河治沙连进行实践活动,当地给予了热情接待。此次活动是学校与补浪河女子治沙连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加强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举措。在补浪河女子治沙连连队展览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的学生参观并深入了解了治沙连的历史与治沙成果,对治沙女英雄们的伟大事迹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同时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一起在五十年前开垦的第一块地里进行耕种,亲身体验治沙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自参与治沙,实践队员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践队员才会不断学习和探索,关注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实践团指导老师张哲豪讲到。

实践队与治沙老人田间合影

  实践团队有幸对第一代治沙老人进行了采访,采访中,女子民兵治沙连文书卫生员贺莎莲老人说到:“没有地方住就用柳条和泥巴搭起柳笆庵子住,零下30多度手冻烂,沙子磨破了手指,枝条戳烂了手掌是常事,没有人喊苦,艰苦的环境下我们想过家,但是从来没有退缩,我们的信念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沙漠变成绿洲,一定要在沙漠上栽上树,改变我们几辈子受风沙的苦,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为这个信念而奋斗,只有奋斗才会有幸福的生活。”第一代治沙人苗凤如老人说到“不管植树造林吃了多少苦,一想到未来的孩子不会因为风沙失去家园,可以好好读书,姐妹们心都热的,我们就没有一刻想要放弃。”女子民兵治沙连第三任指导员席永翠老人对实践团成员寄语:“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了,社会已经变得幸福又美好了,但你们青年也不能懈怠,应当担任起新的职责,为祖国添砖加瓦。”老人们的话朴实无华却感动了在场的每位师生。“通过重温她们勇担使命的拼搏事迹,感悟她们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团队成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群身背长枪,肩扛铁锹,挺进大漠的治沙女英雄们,走进治沙连队基地的深处去探索,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所在。”实践团负责人李兴榆在采访中讲到。

贺莎莲老人接受实践队的采访

  延安大学暑期实践团表示在深入了解50年前治沙女兵的治沙历程,治理沙漠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通过与治沙老人的深度采访之后,实践团更加坚定了弘扬治沙女兵的绿色生态理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决心,激励当代青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实践团与贺莎莲老人于展览馆前合影

  第四站 “声”生不息陕北情 回味悠长非遗韵

  沙漠是大自然的沉默诗篇,民歌则是人类心灵的深情吟唱。贫瘠的沙漠上种不出玫瑰,但并不妨碍雄浑的歌声响彻陕北。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暑期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陕北民歌博物馆,领略沙漠所孕育出独具风情的民歌文化。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陕北文化为元素、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反映陕北历史变迁、体现陕北历史人文精神,并集民歌研究创作、培训交流、演艺推广、产品研发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毫无疑问,陕北民歌博物馆已经成为这大漠上一座新的文化地标。

实践团于博物馆内第二篇章

  在调研访谈中,实践团发现陕北民歌博物馆讲解员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在祖祖辈辈耳濡目染的歌声中长大,本身即是陕北民歌这一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参与者与潜在传承人,不仅能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向游客宣扬民歌文化,更能亲自表演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歌艺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分别参观了“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满天星星一颗颗明”“信天游永世唱不完”和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六大板块。深入了解了千百年间踏着九曲惊涛响彻秦川沟壑的传统陕北民歌,随着燎原星火逐渐燃遍中华大地的革命历史陕北民歌,最后乘着国强民富时代浪潮传遍祖国四方的新时期陕北民歌。

传唱人歌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在与馆内非遗传唱人对话之后,实践团意识到陕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靠一人之力,要靠我们年轻一代持久不懈地共同努力。在鼓励青年一代继承祖辈留下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利用现代科技推广陕北民歌及扩大陕北民歌的文化影响力。延安大学表示,今后将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观赏陕北民歌研究专题文献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时代的新生力量、进步力量,是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先锋力量,更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广大青年要深学笃行,激发起自身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李兴榆

  审核老师:张哲豪

版权声明:
*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受版权保护。
* 虽然您可以找到这些图像,但除了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或下载之外,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图像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因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站所提供的图像,我们建议您先与原作者联系并征求同意。
* 本站所有的资源均为免费自由下载,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和交流。
* 由于收集过程中几经转载,所以很多作品的原作者不详。
* 如果本站的资源使用了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的注明。
* 如果您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金牌栏目推荐  
提供给学校和家庭,
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
谈治校之道,
论教育改革。
致力与准新人建立沟通平台,
及提供最全面的结婚信息。
 
 
 
寻求报道
联系我们
公众号

扫一扫
及时获取新闻资讯

新闻热线
134-8810-4732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内容合作  |  商务合作  |  合作媒体矩阵  |  联系方式
陕公安备案号61010402000088
陕ICP备15011396号-4
Copyright © 2010-2025 www.iyouth.com.cn 陕西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