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热浪中,一场集学术探索与社会责任教育为一体的旅程,在宁夏红寺堡区的滩羊科技小院悄然拉开序幕。8月1日至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宁夏红寺堡区滩羊科技小院产业调研团,带着对农业现代化的无限憧憬,深入这片承载着农业历史沉淀与现代科技活力的土地,探索科技与传统农业的交融,领略科研精神,体验农户智慧,感受科技小院的创新力量。
调研团与王小龙老师(左五)及其团队在科技小院前合影(罗西衡 摄)
科技小院:科研精神的摇篮
红寺堡区,这片农业的摇篮,是调研团的第一站。与“滩羊妈妈”寇启芳的面对面交流,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坚守与创新的精神。寇女士生动讲述了大正畜禽生产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现代化的历程,科研人员如何在羊群间穿梭,精准选育,以及在电脑前处理数据,为科研提供坚实支撑。这些经历,让队员们对科研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科研人员的奉献、创新与坚持,在她的叙述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每一位学子,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科研工作者为国家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高尚情怀。
寇启芳女士为调研团队进行滩羊发展历史讲座(诸昊宇 摄)
天源良种羊繁育养殖有限公司,作为科技与传统融合的典范,为学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这里,队员们亲历了滩羊育种的科研日常,见证了科研人员在羊群间穿梭,精准选育的场景,以及他们如何在电脑前细致处理数据,为科研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调研团成员与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如何将传统养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养殖效率的提升和养殖环境的改善。他们见证了科研人员如何运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滩羊的精准育种,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环境的智能监控,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王小龙老师为调研团成员讲解滩羊养殖发展 (吴彦卿 摄)
企业典范:科技与传统的交融
在灵武县,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的奶牛科技小院,为学子们展示了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深度思考。TOPO克隆技术的精耕细作,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以及奶牛科技小院在物联网应用、全混合日粮饲喂、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创新,不仅推动了奶牛产业的高速发展,更为滩羊科技小院提供了宝贵的发展路径。奶牛科技小院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展现了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无限可能,更启示学子们,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灵武参观奶牛厂 (吴彦卿 摄)
农户智慧:韧性与创新的体现
深入养殖农户,是实践团此行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农户魏国勇、白学强等的交流,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养殖生活的艰辛与挑战。魏国勇夫妇悉心照料的千余只滩羊,以及面对疫病与饲料成本攀升的挑战,展现了养殖业的真实面貌。在黎明村养殖园,农户白学强的分享,进一步揭示了养羊与贩羊的复杂性,以及农户们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应对智慧。而友和家庭牧场的曾全信,用太阳能板构成的避雨挡风板,展现了农民的创新智慧,以及对绿色能源的探索。这些一线的声音,不仅让学子们认识到科技小院在疫病防控与技术培训方面的重要性,更让他们看到了科技赋能对于提高养殖效率与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以及农户们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创新精神。
调研团在对散养户魏国勇(右一)进行调研采访(尚可 摄)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调研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农业产业的现状与挑战,更让他们见证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从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到企业与农户的创新实践,每一环节都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图景。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探索农业科技的无限可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纪子松 罗西衡 冯衍帅 尚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