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常常能看到一位走起路来腰杆挺直、脚下生风的人民军医,他就是刘雷。纯洁的白大褂,蓝色的军装,这不仅仅是他的装束,更是一名军医的责任和使命。
从军营到军校:转变与坚持
刘雷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农村,小时候家里条件困难。聪明好学的他,在高考录取和复读过程中接连遭遇挫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征兵宣传,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去军营实现人生价值。在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刘雷成为了一名侦察兵,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磨炼。
在军营里,刘雷不仅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更磨练出了坚韧的意志。他利用晚上训练结束后的时间,悄悄爬起来复习,准备考军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雷以全军最高分的成绩成为那一届的军考状元。然而,由于成绩突出,他被调剂至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就读,这与他的“奔赴前线、驰骋疆场”的英雄梦有所出入。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埋头奋进。
深耕肝癌研究:责任与担当
五年临床专业学习完成后,刘雷选择了消化内科专业肝病方向,这既有情感的因素,也是他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的外祖父患肝癌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学医之后,他便开始关注肝病领域的医学发展和创新研究。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尤其高发。刘雷在临床诊疗中一次次看到肝癌患者的痛苦和无奈,这坚定了他研究肝癌的决心。他俯下身子沉下心,去研究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去寻求患者“长期生存”的有效策略。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刘雷开始组建科研小组,开展肝癌演进的细胞和分子基础研究,同时探索肝癌早诊早治的转化应用。尽管团队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草根团队,但他坚信这是一项造福患者的研究。他鼓励团队成员:“即便再艰难,我们也要做有意义的研究,要坚持做下去!”
临床与教学并重:创新与务实
博士后出站后,刘雷继续留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担任主治医师,后来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并破格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兼任临床和教学双重角色,为团队和学生们确立了“依托临床,立足基础,探索转化,谋求治疗”的科研理念。
作为一名医生,刘雷始终立足于临床,在临床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强调临床的基本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时刻关注临床前沿进展的习惯。他用更多的时间思考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并鼓励团队聚焦于那些虽然棘手但能够真正造福患者的临床难题。
在科研上,刘雷更加关注科研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临床应用。他认为,作为临床医生,没有转化和落地的研究即空谈。他带领团队通过临床诊疗发现肝癌演进过程的关键事件和科学问题,运用基础研究阐明肝癌细胞与微环境互作的调控网络,并依托学科交叉开发靶向肝瘤及其微环境的临床治疗策略和免疫治疗产品。
刘雷(左)在诊室为病人看诊
援藏工作:大爱与奉献
今年三月,刘雷主动请缨参与援藏工作。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后,他把自己融入属地干部和群众中去,传授新的医疗理念、推进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他克服高寒缺氧等身体不适,坚守在高原上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为国尽忠。
在刘雷心目中,好医生除了医术高超,更要胸有大爱。他以自己的硕、博导师韩国宏教授为榜样,对患者“来者不拒”,经常延长门诊看病时间,尽量满足患者的看病需求。他也得到了无数病人最真情和暖心的回馈。
未来展望:创新与传承
对于未来,刘雷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他将继续深耕肝癌研究,不断提高诊断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同时,他将推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深度交融与协同创新,为青年医学人才搭建在前沿领域探索新知、引领未来的平台。
此外,刘雷还在瞄准军队战略需求,为提升军队的创伤救治能力而努力。他准备在军事项目、军事课题、军事相关研究上重点布局和发力,继续为全军战士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