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一定要做别人没做过或别人做不到的东西。要勇于创新、不断挑战,敢于担责任。
——徐德民
“国家兴亡看海洋”。早在上世纪90年代,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德民教授就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航海学者”,他肩上的责任重若泰山。
从成为“航海人”的那一刻起,徐德民便致力于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究,他带领研究团队无数次冲关破隘,完成了我国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研究的突破和飞跃。2005年,徐德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81岁的徐德民仍然坚持教学科研工作,带领着西工大水下航行器创新研究团队继续破浪前行。
立志为国家科教事业奉献一生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急需自主研发一种水下航行器。上级安排西工大承担其中一项关键技术系统的研制,并要求在两年内拿出初期可行性方案。青年教师徐德民被指定为这项任务的负责人。
为了完成任务,徐德民和团队成员废寝忘食地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和反复试验,团队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有了前期的研究经验,上世纪70年代初,徐德民提出:要研制一种新型水下自主航行器。1985年,这种新型水下自航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德民还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水下自主航行器三通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验样机、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工程样机,并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完成了“八五”重点项目“多时变参量变质量体系控制研究”,建立了水下自航器多时变参量动力学模型,提出4种新的鲁棒控制方法,并于1996年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徐德民领导建成了我国唯一一个“水下信息与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指导建成了“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创建了水下航行器控制专业,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水下航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教材。
祖国的航海事业就是我们的生命
1998年,60岁的徐德民离开了学校领导岗位,然而他并未就此颐养天年,又提出研制远程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新方案。
在徐德民的精神感召下,由10多名成员组成的航海学院水下航行器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开始了新型水下自主航行器的研究。
2001年1月,新型水下航行器研究项目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预研项目,徐德民带领团队开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科学试验研究。从此,新型水中兵器和新概念水下航行器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和工程型号研制,正式拉开了壮丽的序幕。
在徐德民的带领下,项目组经历了“非常之难”,锻造出“非常之功”,创造了没有先例的“水下奇迹”。至今他仍坚持奋战在试验的第一现场,很多人劝他:“您这么大年纪,不必亲自到海试一线,太辛苦了。”徐德民却说:“祖国的航海事业就是我们的生命。我在现场,不仅要在大的方面把好关,还要在细节上把关。创新和挑战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和风险,我在第一线,责任就由我来承担。”
希望我培养的学生能超过我
执教50多年、长期担任西工大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徐德民对“科教兴国”战略深有体会,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建设人才有深入的研究。徐德民说:“希望我培养的学生能超过我,这样科学研究才能不断突破、不断前进。”
徐德民提倡通过科研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他说:“科学研究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基本科学素养。这是我的老师对我的言传身教,也是我对后辈的要求,更是西工大的传统!”如今,西工大航海学院的多位学术带头人都是徐德民的学生。徐德民说,现在他最希望为年轻人的发展铺好道路、搭好阶梯,为他们攀登高峰创造更好的研究平台,从而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