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非遗技艺邂逅英雄故事,当稚嫩小手触碰滚烫历史,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启蒙”在航开路社区的童心中悄然绽放。西安长安区航开路社区里,来自西安培华学院“星火传承 童心向党”志愿服务队的青年们,以创意为笔、童趣为媒,将党史的厚重化作孩子们指尖流淌的色彩与形状,让信仰的种子在沉浸式体验中破土萌发。
一、 漆扇摇风:非遗技艺里的红色印迹

一池流动的彩墨,一双好奇的小手,漆扇在水中轻盈旋转,瞬间绽开绚烂的纹理—这不仅是千年大漆工艺的灵动再现,更是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红色山河”。当扇面定格,延安宝塔的轮廓在墨色中隐现,延河的波光随扇骨摇曳生辉。培华青年经过学习后在现场讲述漆艺中的“中国红”故事,孩子们屏息凝神,在漆水交融的刹那,触摸到历史长河里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以非遗为舟,载红色记忆。指尖的温度让抽象的文化基因具象可感,传统技艺成为革命精神传承的鲜活载体。二、彩绘英雄:笔尖流淌的信仰温度

蜡笔沙沙作响,白纸上的雷锋叔叔渐显笑容。孩子们俯身于“红色人物手绘本”前,小心翼翼给英雄的军装填上橄榄绿,为胸前的红星染上金芒。每一笔涂抹,都是与榜样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种色彩,都是童真对奉献精神的理解。一位小女孩指着自己涂绘的“小萝卜头”轻声说:“他的眼睛亮亮的,像星星。”—那一刻,历史的微光已照亮清澈童心。


色彩是儿童的语言。在填涂中,革命者的形象从教科书走入心灵,英雄不再遥远,化作笔端可亲可敬的“身边人”。三、 拼图筑梦:动漫IP点燃传承星火

“这块是嘎子的红缨枪!”“快看,他的小木枪拼好啦!”孩子们围坐在“红色人物动漫拼图”前,小手翻飞,合作无间。当熟悉的动漫形象在拼合中逐渐完整—头戴草帽、眼神机灵的“小兵张嘎”、勇敢穿梭在芦苇荡的“少年游击队”,欢呼声瞬间点燃课堂。IP化的设计消融了历史的距离感,孩子们在趣味拼图中记住了机智的身影与无畏的勇气,红色基因于游戏间悄然“拼”进记忆。


以童趣IP重构经典形象,让拼图成为认知的桥梁。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党史知识如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当漆扇轻摇、画笔飞舞、拼图成画,航开路社区的孩子们用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红色记忆。这场由培华青年志愿者带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场童心与初心的双向奔赴—非遗为革命精神赋形,艺术为信仰传承注魂。历史的星火,终将在新一代的创造中,燃成照亮未来的炬光。星火不灭,传承有“新”我们深信:最好的教育,是让历史可触摸;最深的传承,是让童心主动拥抱信仰。当红色基因融入童趣创造,那抹永不褪色的红,便真正有了生根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