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7月29日,延安大学“绿政新村,童心未来”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邓健的带领下,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调研及科普等多项活动,深入乡村实践,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联盟抱团凝合力,农人守土绽新篇
走进河庄坪创新创业产业发展联盟办公室,墙上11条产业链的发展路径与联盟发展时间轴令队员们驻足深思,深刻体会到农民齐心协力,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并进的蜕变。联盟负责人感慨到:“以前农民单打独斗,市场话语权小,应对风险能力弱,靠天吃饭。为了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我们抱团搞发展,再累再难也得一条路闯下去”
随后实践队与一位反向创业的新农人刘浪浪进行交流,刘浪浪结合创业经历,生动讲述了他从电焊工到新农人的转型经历,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他毅然选择反乡创业,自学农业相关课程,从事蚯蚓立体种养,披星戴月查看蚯蚓情况。在质疑声四起的时候,他认准一个死理:土地不会辜负用心的人。五年坚守,他从农活的“门外汉”,变成了懂得土地呼吸的“守土人”。

社区科普植理念,童心探秘悟自然
实践队与延安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成功举办了“生命之友”野生动物保护社区科普活动。队员们深入社区,向居民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用行动为社区居民播下一颗守护绿水青山的种子。同时,队员们依托60余块科普展板,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生物课”,实践队员像孩子们介绍时,有个孩子指着展板问“这片湿地里住着300多种小动物,它们是不是像幼儿园的小伙伴一样,天天在一起玩呀?脆生生的话语里是孩子天真又跳脱的童心。

科普环节,队员们耐心的教孩子们制作蝴蝶标本,有个小姑娘小心翼翼的用指尖碰触标本,在碰到的一瞬间又立马缩了回去,说:“它不动欸。”在答题互动环节中,小朋友们跃跃欲试,等待着队员们出示的动物图片,“大天鹅,朱鹮,小熊猫......”此次科普活动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中落下帷幕。

馆内寻踪溯初心,文间品悟砺前行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邀请江西财经大学“延”途有你实践队一同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及路遥文学馆,校史馆里,泛黄的老照片见证者校门从初建的简朴到如今的庄重,展柜里的手写教案与现代教学成果陈列并置,无声诉说着延安大学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革新。讲解员指着一张上世纪学生投身生产活动的照片时,有队员轻声感慨:“原来扎根大地的基因,早在这里就扎了根。”转至路遥文学馆,墙上“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字迹格外醒目。玻璃展柜里,《平凡的世界》不同版本的手稿层层叠叠,字里行间的奋斗与坚韧,让原本轻声交谈的众人渐渐沉静。有队员驻足在路遥生活的旧物前,指尖轻触展柜玻璃:“原来伟大的作品,真的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15天的河庄坪之行,在队员们的行囊里装满了泥土的芬芳,也在心底刻下了关于坚守与生长的答案。从产业联盟里农民抱团的闯劲,到新农人刘浪浪与土地较劲的韧劲;从社区居民眼中点亮的生态意识,到孩子们指着展板问出的天真问题,再到校史馆与文学馆里触摸到的精神脉络——这些碎片拼凑出的,正是乡村大地上最生动的实践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