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如何引领和团结广大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相联系、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融合,是高校共青团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使命。
(一)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切实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共青团要始终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问题与不同精神需求,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如在本科生、硕(博)士生、入学新生与毕业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中,做到思想引导的目标、内容重点有所区分,并将不同的教育内容产品投放、覆盖不同的对象,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类别群体,创新共青团思想工作引领的方式方法,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分层次分内容开展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
(二)实施新媒体战略,形成新媒体矩阵,积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新媒体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共青团要注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主动嵌入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和社群,结合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精准的服务,制定个性化的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方案。加强团学组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的整合,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形成有的放矢的新媒体矩阵。积极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大学生网络工作队伍,开辟具有共青团特色和主题鲜明的红色资源网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内容体系,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 “校园好网民培育选树计划”,增强共青团网络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效。
(三)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共青团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正向作用。加强校园文化载体与平台建设,结合新时代特点、热点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利用传统节庆、重大历史事件活动、校庆等重要节点设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的中国梦”“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发展理论学习,鼓励围绕理论难点、时事热点开展讨论与辩论,深入挖掘和树立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先进典型,如湖南科技大学开展的“唱响校园三支歌”(青春之歌、芳菲之歌、理想之歌)活动,充分发挥了朋辈引领的作用,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成效显著。
(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共青团要围绕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时事热点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舆情观察、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如充分利用湖南的红色资源,开展“韶山志愿行”“雷锋家乡学雷锋”“保护湘江母亲河”等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意识和人生境界。推进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分制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加强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建设,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将大学生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转化。进一步深化实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成长,推动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实践育人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在实践中促进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执笔: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 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