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万里茶道》
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演出已接近尾声,多场国内外的优秀剧目在古城西安的剧场有序上演,可谓异彩纷呈、各美其美。多元文化的“引进来”,不仅是要打开我们的艺术视野、生成接纳包容的艺术理念,更应该把这些观念科学地化为我用,从而推动国内当下的艺术生产,这也是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则更需要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去传承和弘扬。
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中国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让“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与“和平发展、和谐相处”的中国理念造福世界。在当下我们的舞台艺术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不仅仅只局限于所讲故事的内容,更应外延到讲故事的方式与方法上,这在本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不乏精彩和亮点。
一方面,对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把握与坚持,展现出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如舞剧《沙湾往事》曾于去年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斩获文华大奖,此次出现在丝艺节舞台上的该剧,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其所承载的意义都与以往大不相同,编导和主创团队挖掘了大量的地域艺术元素,精致巧妙地融合进极具家国情怀的故事叙述中,尤其是贯穿始终的广东音乐,凸显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通商大港的岭南地区开放兼容的文化特质。而楚剧《万里茶道》和越剧《海丝情缘》则在坚守剧种特色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楚剧是湖北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其唱腔丰富、表现力强,《万里茶道》的音乐创作既保留了楚剧的地方特色,又丰富发展了其声腔色彩,体现了戏曲人在传播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担当意识;以“尹派”艺术为代表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此次艺术节中上演的《海丝情缘》依然发扬着越剧尹派的风采,作为尹派传人的陈丽宇,其表演尽显越剧流派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另一方面,对现代化艺术理念和科技化技术手段的合理融入与化用,体现了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胆量。像舞剧《蝴蝶妈妈》运用了现当代的表述方式,将少数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表现得时尚、唯美,民族色彩的中性化处理,在静谧里透出气势,在炫酷中饱含深情,同时通过极富创意的多媒体舞台技术手段,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现代解读、国际表达”的审美追求;再如话剧《此心光明》用多元的手法来表现王阳明的生命追求和精神追问,有着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和实验,叙述体的独特叙事结构完成了意识流式的多重叙事,流动“歌队”的设置不仅承担“叙述”的作用,还扮演了具体的戏剧角色,他们看似杂乱无章的舞台行动,其实却有序可循、意味深长,转台的运用创造了一个假定的舞台环境,而在舞台空间的处理上也借鉴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和中国戏曲写意的时空理念,从而奠定了该剧写实与写意并存的戏剧审美观念。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舞台艺术是有欣赏门槛的艺术。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所上演的国内剧目,都是经过主办方精挑细选的优秀作品,因此我们需要在培养出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固定观众群的基础上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当然不可能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情,正确地引导普通大众的观赏习惯、逐渐地提高广大百姓的艺术品位,这也正是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主办方始终践行的艺术观念。
“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发展之路,更承载着沿线各国共同的文化记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要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气派,让“中国梦”真正融入各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之中,这是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所肩负的使命,而以艺术为纽带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我们陕西已经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为载体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时至今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作为亲历其中的一分子,看着它从一颗幼苗日益茁壮,让人激动且倍感欣慰。
那零星几点的绿,裹挟着生命的活力不断地散播着“和平、和谐、合作”的宗旨和精神,我们期待着她来年的繁茂,更希冀她所留给我们的那一片永久的苍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