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察 三秦青年 经济 文化 生活 科教 婚嫁 体育 生态 安全 律师 创业 青联
魅力西咸
 
 
陕北是本厚重的典籍 何志铭导演为每页注解立说
来源:陕西青年网(三秦青年网)  作者:高治源 时间:2018-08-09 阅读: 98128
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陕北语言……,你读懂了吗?这些都是陕北人精神层面的精隨所在。

  陕北就像一本厚重的书,也许你曾看过,也许你曾读过,但有谁能读懂它?


  陕北是一本绘画书,那九十九道弯记录了黄河的奔腾浪迹;


  陕北是一本故事书,那千山万壑记录着陕北历史的沧桑故事;

  陕北是一本艺术书,那首首信天游记录着陕北人丰富的的情感韵律。

  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陕北语言……你读懂了吗?这些都是陕北人精神层面的精隨所在。


  走进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我们祖国民族的魂在陕北,民族的脊梁在陕北,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也在陕北。虽然多少年来,陕北文化雄霸天下,但这些文化却在穷山僻壤的地方产生。改革开放,许多人富了,山沟里很少有高楼大厦,很少有大学校园,更缺少人才生长的环境。所以,大学生走了,美女走了,连大款对生养他的土地都嗤之以鼻,去了西安、上海、北京,甚至远到海滨城市买房定居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多少人担心陕北文化会导致失落,那些视野狭小的文化人,禁锢了了解陕北文化的脚步,阻塞了发展陕北文化的创新大脑,他们都远离了陕北,很少人愿意在这里挖掘、探索、研究……

  此时,有一个陕北人叫何志铭,他大声疾呼道: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陕北。陕北文化,你似乎迷失已经好久了!当陕北的山沟沟里人越来越少的时候,谁来记录陕北人曾经的各种文化创举呢?那穷山僻壤里,少了人,也就少了故事,也就少了民歌,也就少了文化……


  何志铭 ,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一九五二年八月出生于榆林市榆阳区瓦窑沟上巷,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因而喜欢拍摄陕北的故事,他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着许多陕北文化研究者,他的精神早已把那些追求高片酬的明星们摔在了山沟的泥草堆里了。他从榆林走进西安电影制片厂,一干就是几十年,只是换岗未挪窝。靠勤奋、聪明和为人厚道,一路打拼,出展为著名导演。推出了很多反映陕北人文的大作,从《路遥》、《陕北父老》、《陕北是个好地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巡礼》、《暖春》、《南泥湾》、《路遥·一个普通劳动者》、《葬父筐》、《跳跳娃》、《陕北是个好地方》、《东方红》等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透视出陕北山水、历史、文化、人物,那是何导对家乡陕北的浓厚情结的展示,体现出何导对家乡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近日,何志铭导演又火了,他历时四载艰辛制作完成的大型历史文献片《李鼎铭先生》在7月16日至20日在西安电视台一套首播,随后将在西安电视台多个频道反复重播。该片以平实、质朴、客观的表现手法,全景式展现了李鼎铭先生爱党爱国、为民无私、极不平凡的一生。该片主题突出、史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精神感召力。这是陕北人文历史故事的又一次的重大呈现。


  该片是在我们难以想象极低成本预算情况下拍摄制作完成,达到目前这个水准,实属不易,一位得知影片拍摄所经历的千辛万苦内幕的业内人士发出“太厉害”的由衷赞叹!该片的摄影师林先生自豪的说,我们创造了影视拍摄低成本制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该片近十万组镜头的素材,四个小时的音乐,大腕任志红配音解说,超过四首歌曲的演唱录制,超巨大的后期调色剪辑工作量,拍摄期长达三年,更动用了航拍等先进手段,涉及特型演员除毛泽东外,有习仲勋,周恩来,朱德等几十位,使用群众演员达两千人次,景地置改景量之大超过一部电影,自己做的道具老汽车已经被李鼎铭纪念馆收藏,最艰难的时候,摄影组全部住在破窑洞里,有人说,这是一部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李鼎铭精神拍出来的电视片,这是看得见的,何导所查考的资料就堆满了整个房间,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下,他的作为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多少人认为何导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对故土的那份深深的爱,无怪乎有人这样说何导,他是“陕北文化的守望者,影视业界的良心”。陕西省社科院研究李鼎铭先生的专家李忠全这样说:“何导,这次你是真真正正办了一件大事、好事,为李鼎铭老先生、为陕人争了光!”


  梦婕 同志于 2018年8月5日,在观看纪录片《李鼎铭先生》后说:


  受邀参加西影著名导演何志铭八集大型纪录片《李鼎铭先生》,有感记之。

  一、红色纪录片能从死气沉沉的历史档案里走向银幕,除了编剧的辛勤付出外,导演是各类艺术的调味品,一部电影好不好,能不能打动观众,其艺术冲击力强不强,就看导演的综合素质。很显然,《李鼎铭先生》做到了,观影四个小时,没有一集不扣动人心。


  二、人物形象饱满、剪辑得当,紧扣时代旋律。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人物塑造以及细节的选择恰到好处。又能与时代主旋律丝丝相扣,实属不易。

  三、电影画面以及旁白、配曲深入浅出,衬托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丰富了李鼎铭先生的人物形象。

  何志铭导演在《李鼎铭先生》中再次显现了以影视手段纪录讴歌陕北土地上风云人事的独有的风格,他的赤子之心、炽烈的情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一部其他人绝无可能完成的影像力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如赤裸身体在陕北土地上一帧一帧匍匐前行,而构成奇妙的陕北情结。陕西省纪委张敏娜看了纪录片感慨地说:四个多小时的观看中,我泪水数度横流。


  是的,何志铭是一位好导演,是陕北人民喜欢的好导演。

  陕北人民的好导演,自然会获得陕北人民的爱戴和支持。在拍摄纪录片《李鼎铭先生》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资金的缺乏,使得在拍摄过程中,无法用金钱来召集群众演员,可是每当紧要关头,就会得到陕北各路“神仙”的降临支持。拍摄陕北土地上的电影纪录片就是陕北人自己的事,这就是陕北人民的大气和豪气,就象当年延安战火岁月里打仗一样,陕北人民星夜出发,千里驰援。


  横山老腰鼓产生于明代中期,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的芦河川、小理河川、大理河川流域,其中以横山县黑木头川南塔乡村的老腰鼓最具代表性。 当拍摄纪录片《李鼎铭先生》一个片段,需要横山老腰鼓的表演时,横山县就自觉过来了一批会打横山老腰鼓的后生来支援,他们的表演太精彩了,那鼓子手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自由洒脱、穿插频繁;腊花含嗔带羞、舞步轻盈,与鼓子手成双配对,眉目传情,使整个舞队表演更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富有艺术感染力,使得纪录片画面逼真美观 ,让人难以忘怀。


  子洲唢呐一家人,翻山越岭,从河西小理河畔黎明出发到遥远的桃镇。用他们最美的唢呐声赞美李鼎铭这位陕北的乡贤考取中举的光荣。


  当陕北的老乡自觉地无偿地给影片拍摄当群众演员时,何志铭被感动了,他说:“这就是陕北人,我的亲人,你看党项人的后代来了,滚滚烟尘,大风扬场,下午四点还没吃中午饭!我的乡亲们,我永远难忘你们矫健的身姿,无畏的表情,一脸尘土,而古道热肠!”


  这就是这部纪录片,钱少还能撑下来的秘密,义勇热情的陕北人,危难中总是显真诚!给何志铭导演以巨大的鼓舞,他喊着前来支援的老百姓叫“拜实”!我喜欢大家事大家办,十方驰援,八面来风,遍地涌泉,人人解渴,驻寨扎营,甘苦共尝,光荣共享,普天同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市场经济的娱乐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丢掉了建国十七年红色电影和八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文电影,“以娱乐至死”为特征的影片票房看涨。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陕北题材影视作品珊珊来迟,陆续在陕北拍摄或映出的题材,其共同特点是:丢失了建国十七年电影的朴实和真实,丢失了电影造型氛围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中国气派,淡化了改革开放以来,影片的深刻思想,主题的人文内涵。这类非艺术现象,这些影视作品中的非地方化倾向,使艺术变的苍白、浮浅、直露,给人民大众提供了很粗劣的文化产品。但导演何志铭不是这样,他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十九岁离开陕北,在西影经历了四十五年工作的时光,他的目光从没离开生他养他的那块土地——陕北。是一种乡思乡愁的情怀,让他去留心注意着陕北的发展与变化,促使他的导演工作只在为陕北文化做更多的实事,只在拍摄受陕北人民喜欢的好影片。


  他拍摄的《东方红》正是这样的思想基础下成功的,这是一部真正的陕北电影,他由浅入深认识事物,把握过程、走过艰辛。影片完成一年了,获了许多大奖。


  最让导演们羡慕的是,他的微电影《东方红》获金鸡百花双奖优秀影片!


  当中国大地文化洪流激荡澎湃之时,陕北文化在沉睡。何志铭说:文化,文化,还是文化,只有文化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2009年之春,我在西安陕北人家餐馆,没饮酒就听一曲陕北民歌,我醉了,因为太美了,陕北太美了,陕北人太美了。不久前我在西安看了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几十个陕北女子举着花伞,穿着色彩鲜艳地衣裳起舞,在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我热泪夺眶而出,发自内心说出了:陕北我为你骄傲,下辈子还做陕北人!

  没有民歌的民族才是悲哀的,是陕北民歌散发出得大文化,让我们知道,陕北曾经有过如此简单而有丰富的民间生活,如此朴素而又深沉的心灵,怎能不撼动人心!你会发现陕北文化竟有着如此巨大的魔力,文化的精神之光就是这样照亮中国的陕北高原。何志铭就想记录陕北这里的地理风貌,他在陕北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的黄土高原上拍摄,他看着感觉就是大气,有一种浑厚、高亢甚至雄蛮的大气。若再听听陕北民歌,那曲风,那歌词,赋予了一个导演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何志铭导演,这是我们陕北的有丰富创造力的文化人,他的大作为使得许多人赞扬他。大作家路遥,和他一块谝,一块吃,一块说创作,他的两部作品是专门介绍路遥的,最令陕北父老感动是他竟然有心珍藏了作家路遥生前唯一的电视影像。马治权,陕北文化研究人,小说《鸟镇》作者,书法家,相处甚密,马治权为他写春联,隶书,他特别珍惜,贴了一年,红色淡去,接近粉白,他又装裱起来收藏。刘春风,陕北民歌十大歌王之一,主演《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电影《东方红》由陕北民歌手李政飞扮演李有源,还请定边籍摄影名人李强题写片名。陕北有个人叫王六,出版一部陕北方言,最近他们两一个编剧,一个导演,合作推出纪录片《李鼎铭先生》,多角度再现了民国时期陕北解放区波澜壮阔的那段历史,揭示出陕北人风骨所在。 从《东方红》到《李鼎铭先生》取得的成就,是何导对艺术的认真、执着和坚持,是对于故土陕北的炽热情怀,是几十年来在任何艰难条件下不放弃,不抛弃,耕耘不缀的必然。从1988年开始在陕北拍摄专题片《我们只有一片土地》到1992年《陕北父老》、以及《路遥》和2004年完成的《陕北是个好地方》十集长度来记录陕北历史变迁的前进足迹,2012年完成了《梦回榆林》等,始终把艺术目光关注陕北的经济、能源、历史人文等,且收获颇丰。


  感谢我们的老祖宗,在这片本来贫瘠的土地上埋藏了不可估量的财富,凡夫俗子,不经历苦难哪能修成正果,暴发势必失去理智,阵痛也就自然了,醒了自会理清脉络,只是过程的长短罢了。何志铭导演,他在拍摄中,是怎样的辛苦?怎样的的思虑?陕北人民应该懂得。


  他一会醒了,一会累了,一会关注着书里,一会对着蓝天,一会趴着,一会站着,一会望着大山,一会看着深沟,他魂牵梦绕着的都是陕北高原……

  他要消化的材料堆满了一房屋。他要把大量的相关资料看完,才能把握要拍摄事件的各种真实的细节。


  在拍摄《东方红》过程中,剧组人员回忆说:我们拍摄这场戏,起了两个早晨,第一天5时起床,赶到山上时太阳已经露脸了,无奈。第二天半夜4时就出发了,登上山时,太阳还沉浸在苍茫的云海中,混沌未分,茫茫渺渺,劲烈的晓寒,吹醒了人昏沉的睡眠,人变得格外清醒。因为日出时间有限,一切镜头机位,必须提前想好,多少个后背、左侧、右侧、正面、仰拍、特写、大特写机位不容等待。是的、神圣庄严的时刻到了,河东的日出,李有源屏住气息,注目群山之颠,诞生新的太阳……我快速地说着景别,摄影师边拍边搬机位,最后正面拍下最大的特写,李有源望着初升的太阳,东方伟大普照的光明,他流下悲欣交集的泪水。


  何志铭的好朋友远村这样评价他说: 何志铭是一位厚道之人,对人对事都宽大以待,朋友托咐,再忙再乱,都要先行去办,有三分的把握,会拿出七分的热情与力气去办,属于那种不给点阳光,也能出乎常态地灿烂的主儿。眼下他又弄了件大事,把陕北先贤李鼎铭搬上了银幕。原本只拍两集的纪录片,硬是让他整成了一部八集的鸿篇巨制,让这个活在老三篇中的智慧老头,生龙活虎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直看得我多次流泪,感慨不已。


  何志铭是一个有理想的导演。他想为陕北的人杰立传,也想让陕北的人文在俗文化泛滥的影视中大放异彩,给大众疲软的审美补点钙。所以,这几年他拍的片子,正大人物俱多,辛苦在其中,获奖也在意料之中。只可惜,像志铭这样的有远大追求的同道太少,所以,他一路走来孤单而不易。


  何志铭还是一位性情中人,每次拍纪录片,他都要请一些文史专家,专家发言,多在史料考证,自然是要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最后轮到他讲话,却成一番激情演讲,他慷慨陈词,讲到动情处,声音大得惊人,好像传主就是他的一位走失多年的亲人,更像是久别重逢的邻家兄弟。


  李鼎铭毕竟是一位故人,关于他的文字大少,但何志铭不在乎,他下了很大的劲,四处奔波,搜尽书报,走访李家族人,历时数年,在有限的费用面前,没有畏难,而是倾其所有,才完成了眼前的电视纪录片《李鼎铭先生》,作为同乡,我为他高兴,为他鼓呼。


  确实,何志铭是我们陕北人民的好导演,是陕北文化忠实的跟踪与传播者,是西部电影崛起的亲历者、记录者,是绿色环保风光旅游片的创新者,是电视专题人物类节目的先导者,陕北民歌微电影的成功探索者。一部影片的成功,犹如海上浮着的冰山一角,从导演开始这部作品就围绕着它,进行一场不为人知的战争,特别是历史题材,他需要的学识考据,是一场极为艰辛的劳动,而大多人不愿从事这样的劳动,所以成功者总是少数人,何志铭就是其中一个影片背后的苦行者,所以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我们知道,电影文学的本质,显其含蓄隽永,语言的优美,并力图亲切、深沉,接地气,如泣如诉,仿佛朋友间的倾诉,而显历史的苍桑和哲理文学意味,力图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气候、时间、氛围等有亲临感。何志铭拍摄陕北文化影片,就是这样追求的,他看到我们的陕北,美气!大气!土气!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她不但有气势,还会韵味无穷,他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奇珍异宝。

  何志铭是我们陕北人民的好导演,他是导演中的榜样。我们众多的导演们,你们看准了吗?你们的镜头对准了吗?陕北在等着你!


  何志铭,一九五二年出生,西影集团、国家二级导演。

  主要作品

  1991年导演纪录片《路遥一个普通劳动者》

  1993年导演纪录片《路遥》

  1994年导演纪录片《陕北父老》

  1996年导演广告《阿香婆》

  1997年到2000年导演电视剧 《半个红月亮》(5集)

  《模范张民办》(6集)

  《到一斗谷当村长》(11集)

  2004年导演十集纪录片《陕北是个好地方》

  2005年导演十集纪录片《大话新西部电影》

  2007年导演纪录片《暖春》

  2008年导演宣传片《永远的西影》

  2009年导演宣传片《胡杨的诱惑》

  2010年导演宣传片《山水秦岭多彩山阳》

  2011年导演《波罗古堡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

  2012年导演宣传片《神朔铁路》

  2013年导演纪录片《梦回榆林》

  2014年导演微电影《山川回声》

  2015年导演微电影《钢铁与诗》

  2016年导演微电影《东方红》《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

  2017年导演纪录片《李鼎铭先生》

  获奖业绩

  一.《路遥一个普通劳动者》

  获1992年度陕西省广电社教节目(人物类)一等奖

  二.剪纸动画片《葬父筐》

  获2004年中国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短片奖

  三.西部电影频道宣传片《跳跳娃》

  获2004年陕广电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

  四.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陕北是一个好地方》

  获2005年陕广电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

  五.电视节目《西部电影频道宣传片》

  获2005年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片头类三等奖

  六.微电影《山川回声》

  获2013年陕西省少年数字影像大赛最佳摄影奖

  七.纪录片《梦回榆林》

  获榆林市宣传部颁发的2014度榆林市文化精品影视类项目

  八.纪录片《粮魂》

  获榆林市宣传部颁发的2015度榆林市文化精品影视类项目

  九.微电影《房子的事》

  获2015年 平遥国际微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十.微电影《钢铁与诗》

  获2015年陕西省第四届青少年影像大赛道德风尚奖

  十一.微电影《东方红》

  获2016年第三届“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男演员奖 获2016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获2016青春正能量海南省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

  入围2016年9月入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国际A级大赛)

  获2016中国艺术节榆林微电影大赛最佳剪辑奖

  获央视微电影2016第四届(杭州)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获2016第三届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内十大优秀短片奖

  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展优秀作品奖

  十四.微电影《想起我的男人背地里哭》

  获2015年第三届武汉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

  获2015年获第三届武汉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音乐

  获2015年第三届武汉全国微电影大赛音效奖

  获2015年第三届武汉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编剧提名奖

  获2016年第六届广州国际微电影大赛最佳摄影奖

  获2016年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最佳摄影奖

  获2016中国(盐亭)国际女性微电影年度大展 组委会特别推荐奖

  获2016中国艺术节榆林微电影大赛最佳音乐奖

  获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最佳音乐奖

  十五.纪录片《永远的西影》纪念西影五十周年

  获全国省级电影频道联盟“金影联奖”2015——2016年度专题片一等奖

  本文作者:高治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出生于米脂县沙家店乡张庆甫沟村,任陕西省陕北民歌研究会理事、延安市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北民歌研究会秘书长 教学科研之余研究陕北文化、陕北民歌。担任“校园情 信天游”俱乐部指导教师,培养了不少陕北民歌演唱爱好者、创作信天游歌词20多首,作曲7首,撰写陕北文化体裁小说《瓢葫芦舀水》、《高墙上跑马还嫌低》、《那片枣树林》等,受到好评。参加陕北民歌传承发展专业点课程的研究开发,编写了《走进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演唱方法》,《陕北民歌教学艺术》 ,《陕北民歌电子音乐处理技术》等教材。担任干部管理红色教育课程多项,主要有《演唱红色革命歌曲,感受延安时期的激情岁月》激情教学课程,《黄河大合唱与黄河精神》互动教学,《张思德精神与为人民服务》现场教学等。2016年,乡村好声音,唱响大陕北民歌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017年9月12日,陕西省第三届陕北民歌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版权声明:
* 本站所提供的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可能受版权保护。
* 虽然您可以找到这些图像,但除了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或下载之外,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图像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因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站所提供的图像,我们建议您先与原作者联系并征求同意。
* 本站所有的资源均为免费自由下载,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和交流。
* 由于收集过程中几经转载,所以很多作品的原作者不详。
* 如果本站的资源使用了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的注明。
* 如果您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 由于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而引起的纠纷,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金牌栏目推荐  
提供给学校和家庭,
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
谈治校之道,
论教育改革。
致力与准新人建立沟通平台,
及提供最全面的结婚信息。
 
 
 
寻求报道
联系我们
公众号

扫一扫
及时获取新闻资讯

新闻热线
134-8810-4732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内容合作  |  商务合作  |  合作媒体矩阵  |  联系方式
陕公安备案号61010402000088
陕ICP备15011396号-4
Copyright © 2010-2023 www.iyouth.com.cn 陕西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