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耕踏太平 泾阳乡间文旅与公共空间共融探寻 |
陕西青年榜样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25-07-13/ 79175次阅读 |
经初步调研,实践团收集基础资料两份,完成公共空间现状勘探。 |
7月1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人居环境工程学院“挺膺青耕·筑梦乡兴”——关中地区县城乡村公共空间文旅融合发展实践团按既定计划到达了陕西省泾阳县太平镇人民政府,标志着本次聚焦乡村公共空间与文旅资源融合的“三下乡”实践调研工作正式启动。 抵达后,实践团指导教师马晓鸣、相虹艳两位老师第一时间与太平镇人民政府分管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及基层治理工作的相关领导召开专题座谈会。 会上,两位老师系统介绍了调研背景,明确本次实践的核心目标是立足关中地区乡村发展实际,探索县城及乡村公共空间(涵盖文化广场、公共服务设施、闲置集体空间等)与地方文旅资源(包括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特色产业等)的融合模式与实施路径。 针对本次“三下乡”的调研重点,两位老师具体说明将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梳理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功能、使用效率及改造潜力;二是摸清当地乡村文旅资源的分布特征、开发程度及村民参与意愿;三是分析两者融合的现实条件与瓶颈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法。 同时,两位老师就调研过程中所需数据支持向太平镇政府进行说明,包括提供太平镇及下辖村的行政区划、人口结构、文旅发展规划等基础资料,协调调研与各村的对接沟通,以及协助联系村民代表,产业带头人等访谈对象,以保障调研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太平镇人民政府领导对实践团的专业方向表示肯定,指出乡村公共空间提质与文旅融合是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课题,承诺将按需求提供相关政策文件及基础数据,并安排镇党政办两名工作人员担任专职对接人,统筹协调各村配合调研工作,确保本次实践活动依法依规、高效推进。 在镇政府对接人的全程陪同下,实践团当日下午分批次前往太平镇所辖太平村、孙家堡村开展初步调研。两村村委会提前梳理了村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规模、主要产业、公共空间布局、文旅资源清单等书面资料,并指定村党支部书记及熟悉村情的村民作为陪同人员,对两个村子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在太平村,实践团成员进行了工作部署--对村内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服务站、村民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的位置分布、硬件设施、日常管理机制进行详细记录,通过与村干部交流,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到该村依托民俗文化例如竹马编造技艺现在面对的问题;探索在公共空间植入文化展示功能的方式,以及当前面临的设施维护资金不足、活动形式单一等实际问题。 在孙家堡村,实践团重点考察了杏树种植基地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衔接情况,包括采摘区与游客接待中心的动线设计、农产品展销区与村内主干道的整合利用等,村主任结合村庄发展历程,介绍了从传统农业村向“特色种植+休闲体验”转型中,公共空间例如像田间步道、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随文旅需求逐步改造的实践,同时提及该村文旅融合的核心优势在于产业特色鲜明,但存在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卫生间、指示标识与游客承载量不匹配的问题。 经初步调研,实践团收集基础资料两份,完成公共空间现状勘探,已对两村的公共空间功能定位、文旅资源开发阶段及核心矛盾形成初步判断,为后续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数据整理分析奠定了扎实基础。 |
|
|||
![]() |
最新发布 |
陕西青年榜样网/78780次关注 陕西青年榜样网/79539次关注 陕西青年榜样网/67686次关注 陕西青年榜样网/79175次关注 陕西青年榜样网/79212次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