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仪社区主任杜光彩正在办公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使这个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而今又开始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影响着国家的方方面面,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40年的风云激荡里,西安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西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生活越过越好。如果您是老西安人,您是否还记得,40年前西安这座城市是什么模样?您是否还记得,40年前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40年破浪前行,您的人生经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事烙刻下深深的印记?哪个老物件充满故事勾起您的回忆?即日起,本报开设《40年西安印记》栏目,我们诚挚邀请您的参与,讲述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故事,记录一个大时代投射在个体上的独特印记。您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29-88229999与我们取得联系,线索一经采用,我们将用文字和图片留住您的故事。
4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一个人来说,40年可不算短。今年66岁的杜光彩从事社区工作已有18年,在西仪社区,她是4581户居民的“大家长”。回望40年,她深深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甜,这几十年的变化,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没有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杜光彩说。
下乡务农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西仪社区主任杜光彩常年与居民打交道,给人的印象总是亲切和蔼。已过花甲之年的她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充满激情。穿越“时光隧道”,回忆40年来的时代变迁,杜光彩说,她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过两年的下乡经历。1969年,她到咸阳华家寨下乡,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道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个时候,大家特别能吃苦,可以说,吃苦耐劳的精神影响了自己一生。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一直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事情冲到最前面,迎难而上,不怕苦不怕累。”杜光彩说,1971年,西安仪表厂大招工,当年只有20岁的她被招进厂后,在援外办公室工作,成为一名描图员。“描图要求字写得漂亮,当时没有电脑,我们是拿专用的绘图墨汁描图。”杜光彩说,厂里的技术人员都喜欢她描的图,称她是“画图的美容师”,因为她描的图粗细线条分明,很漂亮,在画图技术比武和描图比赛中得过第一名。
那个年代的机动车相当稀少,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大家骑着黑色二八自行车上下班,场面很壮观。杜光彩经常骑着二八自行车带两个人,自行车大梁上坐一个人,后座上再坐一个人,回想起来,这些都是很美好的记忆。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小轿车满街跑,连自行车都变成了共享单车,这些是过去想象不到的事情。
克服困难建好社区“阵地”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的记忆。芳华不再,但是“成长”仍将继续。杜光彩在工作上很努力,不断取得进步,她在厂里从描图员成为文书档案、机要秘书,之后又成为西安仪表厂党群分会主席,最后离开的岗位是离退办党总支书记。
“在离退办时,我们成立了陕西老年大学西仪分校。为丰富文化建设,还成立了合唱团、京剧团、豫剧团、秧歌队等30多个团队。”杜光彩说。也许正是这样的工作经历让她与社区“结缘”。2001年,成立西仪社区时,杜光彩被推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至今,她仍在这个岗位上发挥余热。 “为了守住‘阵地’、建好‘阵地’,我们不知道克服了多少困难,直到今天,才有了新的办公楼。”杜光彩说,社区成立之初只有5名工作人员,没有办公场所。为了熟悉居民情况,大家挨家挨户地跑,经常工作到晚上。要是开会,便借用离退办的办公室或者到社区工作人员王桂英的家里。
2002年,厂里分配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给社区办公。地方虽小,但在5位社区工作人员眼里,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便是他们的“根据地”。 2003年,社区工作人员扩展到7人,新增了残疾人协理员、低保协理员、计划生育协理员。到了2005年,社区办公场所又搬到了拆迁过渡房,一个30多平方米的两室小房子。2007年,社区‘阵地’建设四起三落,这一年对于杜光彩来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
“厂里把已经拆掉的101小区的灯光球场用于建设社区办公用地,我们带着低保户在工地清理了数月的垃圾。人力车、三轮车统统派上用场,来来回回拉了几百车垃圾,好不容易清理干净,打好地基,却遇到了阻挠。”杜光彩说,这块地原本用于都市绿洲小区的绿化,一些居民不同意在此建社区办公场所,当时56岁的杜光彩心里很难过。
“之后经过协商,社区办公用地向西挪了百余米,盖了一个约300平方米的简易活动板房当办公室。”杜光彩说,简易房一用就是十来年,一直到2017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社区在原址基础上重新盖了办公楼。
不懈努力见证巨大变化
西仪社区是一个比较大型的单位社区,北靠西斜路,南到铁塔寺路,西到劳动路,东到西仪坊,包括了西仪103小区,现有居民4581户,居民16004人。 走进西仪社区,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新办公楼让人耳目一新,深红色外墙分外美丽。杜光彩说,这栋新办公楼已竣工,不久之后他们就可以搬进新楼了。
杜光彩回忆在社区工作的点滴,她说,西安创卫期间,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低保户一起整治社区脏乱差问题。辖区都是老旧院落,随处可见小广告,墙壁上也积攒了厚厚的灰尘,楼道和院落堆着不少杂物和垃圾。
“先挪杂物,再拿扫帚打扫,然后铲垃圾,最后上抹布和拖把。”杜光彩说,“干完活,人从楼道下来一身黑,就露两个白眼珠。”然而, 最令杜光彩难忘的是,2003年非典时期,她到从外地回来的住户家探访,不断向居民发药,在社区喷药消毒,可就在这时,她的母亲病了,没过多久母亲永远离开了她。说到这,杜光彩不禁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平息,她说工作这么多年,她节假日没有休息过,唯独一次休息是在工作中脚趾不小心被椅子砸伤,休息了一天。想到自己忙于工作,没有对母亲尽孝,她心里便感到深深的愧疚。在这特殊时期,杜光彩想过放弃。但丈夫的一席话触动了她。“咱妈生病,领导都来看望,说明了对你工作的认可。你继续干吧。”正是家人对她的无限支持,以及居民对她工作的认可,杜光彩才能在艰难时期坚持下来。
时间,是记录历史的坐标,也是丈量城市发展的标尺。 杜光彩说,现在的社区早已不是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城市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干净整洁的街道,大面积的绿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衣食住行发生巨变,生活越来越好,社区不少居民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这些改变正是改革开放成果最直接的印证。现在的西安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迈向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的大西安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