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和医室:姚氏6代人追寻中医药文化的故事 |
陕西青年网/李连源/2020-11-17/ 8705次阅读 |
欲知姚氏一族如何迁到西安,如何传承太和精神,将太和医室发扬光大,请看下篇——太和自有后来人。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医室:姚氏6代人160年追寻中医药文化的故事 一 2017年10月19日,一位来自中国陕西西安的小伙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上,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谦恭的脸上架着一幅眼镜,让人很难与他的职业划上等号,只有阵阵此起彼伏的掌声为他做着有力的证明。你可曾知道,这位看似平凡的青年前几日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一位外籍青年排除了疾患,受到组办方的高度认可,临时添加了这个环节。从现场反馈看,收到了意想之外的收获。 演讲者叫姚蕤,是中国中医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太和医室”第六代传人。因此次活动在索契,地处偏远,有学生偶然患病一时无法医治,会务组得知姚蕤是中医师,便邀请他为病者诊治。姚蕤此行并没有带任何器械和医药,决定先看看。见到一个非洲姑娘,一搭脉顿感体热(发烧),初步诊断为风寒,在没有任何器械的情况下,他采用肩井穴按摩法,用家传技艺按摩30分钟,让病体发汗,嘱咐其多喝温开水利尿排毒,第二天患者初愈,姚蕤的医术得到认可,因此会务组专门为他加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演讲,俄联邦委员会为姚蕤还颁发了“科学与实践会议国际成员”证书。 ▲姚蕤在俄罗斯世界青年节上发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演讲 回国后,《人民日报》以“近3万名世界各国青年学生相聚俄罗斯索契一次别开生面的公共外交”为题进行报道,第一段为:来自陕西西安的中医传承人姚蕤最近在俄罗斯索契火了一把,在这里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上,他就中医药文化传播主题发表了演讲,引来各国青年关注,而他现场为各国青年望闻问切,更让中医的神奇魅力得以远播。 彼时的姚蕤年届39,即将不惑,小小的年纪出手就是绝技,在众人眼中无疑是天方夜谭!但众多了解太和医室的人却坚信不疑,因为在西安城东、城西,无论太和医室、树锦医馆等,这些平实的不能再平实中医馆都是“清·太和医室”的嫡传,同为姚氏一脉。而姚氏太和医室的开山鼻祖姚福年的一生更为传奇。 ▲姚蕤大夫在给外国青年诊脉 二 道光十八年(1838),清政府腐败,大清积贫积弱,国力衰微,鸦片走私愈加严重,直接危害到清王朝统治,使道光帝不得不下决心禁烟。十一月,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务。 这一年,在河北省武安县城三街,一个姚氏人家里,一声银铃般啼哭,一个健壮的男婴出世,他便是日后用高超医术医治朝廷大员被赐四品官爵光宗耀祖的中医名士姚福年。姚福年从蹒跚走路起就与众不同,几乎从未四平八稳地走过路,都是跌跌撞撞的跑。到了少年对武术产生了极大兴趣,18岁那年为追求武术真谛,只身到五台山学习武学医,不仅练就了强壮的体魄,视野也更为宽阔。 武安地处太行山脉,盛产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然资源让武安人以经营药材为业,耳濡目染大多粗通药理。姚福年在五台山刻苦攻读,孜孜五载,深受傅青主(傅山)派影响,学得一手精湛医术。又在五台山遍访医者、隐者,遍尝百草,掌握了人体经络,熟络了各种药草,蛰伏十年归来,姚福年准备大干一场。 ▲一代宗师姚福年(1838~1923),被清廷封为四品顶戴花翎 姚福年高大魁梧,心思却非常缜密,他下山后看武安到处都是做药材生意的,张家在做,王家李家也做,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利润在互相倾轧下异常微薄。太行山中药材的药用价值高,如果贩到偏远之地,其价值才能得到彰显,于是他不仅将武安药材贩到关外,还创建了太和医室,悬壶济世的同时将中医药文化普及开来。 武安当时叫彰德府,是个三省交界之地,过往商贾如织。姚福年除了固定坐诊以外,还常常被人请去出诊,因此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某年姚福年出诊太原,适清廷提督董福祥时住山西省垣,突患急腹症,军医及晋地医家无人敢下笔处方,因此愈为激烈,命在旦夕。姚大夫到诊,望闻问切后说:“此症无碍,可治!” 原来,董提督每日里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口无禁忌,得了现在人说的肠梗阻,连日来只进不出,肠道淤塞,体征痞、满、燥、实、坚、兼备(大扁干结、坚硬如石),仲景之大承气汤证也! 姚福年随即“大承气汤”加减化裁!因含有芒硝,引军医质疑,一番辩论之后他说:“遵从医者的本心,必须这般诊治,可拿我身家性命担保!” ▲河北省武安市姚氏旧居 随后,一副汤药下去,董总督淤塞顿开;三副药过后便通畅起来,稍加调理就又吞吐如初了。总督疾苦得愈便要开拔赴战,临别之时拉着姚大夫的手说:“贤弟,此刻我去打仗,待得胜后全身而归,一定来请你大吃一场。”姚福年返回武安,杏林轰动。不多日京城传旨,两度入宫献医,妙手回春,留得佳话,民间始称“姚太医”。 几年后,董福祥得胜而归,特盛宴宴请姚福年,践行自己承诺。据武安县志记载:“两位老者一身玫瑰孜肉喝酒幸识……”用白话说就是,两人脱光上衣,一个是魁梧的大将军,一个是一身武艺、医术的练家子,都是莽壮的血性的汉子。 二人喝得兴起,董福祥快人快语:“你医术高超,为我解除疾患,使三军得胜而还。待我还京,上报朝廷,为你请奏,加官进爵……”闻听此言,姚福年连连摆手:“千万莫要,草民不能入京,武安才是我自在之地,这里百姓需要我。”这件事就此搁浅。 不知过了多长久,姚福年早已将此事忘在脑后。一天,他正在诊病,闻听街上铜锣开道,鼓乐齐鸣,没承想圣旨来了。姚福年诊治朝廷大臣有功,御封“在蓝翎姚”虚衔,赐四品顶戴。随后,依礼制赐大马一匹,马车一辆,姚府门外悬挂官灯,置上马石、拴马桩,从此姚家改换门庭。 ▲赏封福年“清廷四品衔,赏在蓝翎姚”,姚府改换门庭 姚福年世居武安,本为平头百姓,因为朝廷大员诊治而获得四品顶戴,这是莫大的荣耀,也算光宗耀祖。但他深知自己志不在此,因此平时仍着布衣施诊,除非有朝官前来,才官服加身,这套四品官服多被敬置在中堂之上。 姚福年被封四品顶戴,这个消息在鸡鸣三省的武安县不胫而走,一些达官贵人、地方乡绅等纷纷从各地来到武安,太和医室常常人满为患。普通百姓诊治后提着草药满意而归,而有钱人却因其草药价廉而生疑惑,更有甚者当面问询“可有贵重之方?”一句话就是人傻钱多,排队耽误了时间又没花几个铜板,口袋里的银子不答应了。 姚福年开设太和医室本为济世,没想着发财,但面对日益精进的医术和不断提升的口碑,不仅亲自授徒,扩大诊室,还适时开设了分号,对于达官贵人的要求不得不做考量。为了全面掌握前人对传统中医药的运用,他在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医书后开始闭关,潜心研究人参、虫草、鹿茸等贵重药材以及虎骨、熊胆、牛黄等在临床中的运用,由此开启姚氏一族学术与医术辩证施治先河,治病的同时将保健纳入诊疗体系,形成独有的行医术。 ▲姚福年著有《太和医室秘录》 严格意义上讲,姚福年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他更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开设太和医室,当地药农纷纷送药上门,当药材饱和时,他又开设太和发大货栈,将药材批发到乡镇。正是这种亦医亦商的运作,大大保障了太和医室药材的品质,和施诊的自主性,让他的医术更臻炉火纯青。随后在多地开了分号,最远开到东北抚顺,九兴隆、天顺玉等分号如今仍可考,分号一度达10多家,并开通太和系通储通兑业务,可谓生意恒昌。 姚福年体态魁梧,银髯拂胸,临终前遗训诲嗣:“须以至诚至善之心,更以至精至良之术,拯救病家,以了燃眉之疾苦,希翼而达祛病延年之望,方乃我医家见仁见智之举,非此莫属。”如是“太和”精神,姚家后裔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武安县姚氏老宅现状 ▲姚福年拜傅青主门下学医 ▲姚福年上山采药图 欲知姚氏一族如何迁到西安,如何传承太和精神,将太和医室发扬光大,请看下篇——太和自有后来人。 |
|
|||
最新发布 |
陕西青年网/58750次关注 陕西青年网/78746次关注 陕西青年网/67896次关注 陕西青年网/78561次关注 陕西青年网/67737次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