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 青联 观点 经济 创业 文化
婚嫁 青年 科教 生活 律师 安全 西咸
陕西省林业局发布《关于发展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见》
陕西青年网综合/新文/2024-02-24/ 6833次阅读
藤编是我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经省政府同意,结合陕西实际,省林业局发布《关于发展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培育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竹、草、棕、柳编等林草竹藤编织产业,加快推进产值在1亿元以上、优势明显、资源聚集的“小而精”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遍地开花,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汉中藤编产业体系。支持藤编产品进景区、民宿、街区。

  建设千亩示范基地探索藤编新业态

  《意见》明确,培育优质竹藤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青藤种质资源库。支持建设青藤扩繁示范基地1000亩,适合藤竹融合编织的木竹、水竹等示范林1000亩,逐步实现藤编原材料供应由进口主导型向本地利用型转变。

  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支持在资源富集的村、镇,建设1-2个青藤去皮、软化、剖分等初加工基地。在保护传承非遗手工工艺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工手段,融合藤编与竹编工艺,创新藤竹、藤木、藤铁、藤布艺等“藤+”复合编织技术,开发特色化、多样化、高附加值终端产品。

  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在非遗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地区,推动建设藤编循环经济产业园,支持构建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链,推进特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培育认定一批龙头企业。支持藤编企业加入国家竹藤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联盟、中国竹藤品牌集群,聚集优势资源抱团发展。

  促进产旅融合发展,培育传统工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集散地、特色小镇,展示藤编独特魅力。打造一批富有竹藤文化元素的自然观光、传统工坊体验、乡村旅游等精品线路。探索藤编特色休闲旅游与民宿、研学、康养融合发展新业态。

  培养拔尖人才队伍推进非遗创新发展

  做好非遗保护传承,阐释挖掘汉中藤编的历史文化、时代价值、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打造公用品牌,讲好非遗故事。命名一批非遗教学实践基地,培养一批掌握竹藤编织工艺拔尖青年从业人员。将藤编参照民间工艺品艺人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将藤编作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培育藤编技能人才队伍。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或行业大师。

  创新藤编产品研发,挖掘汉中藤编的传统工艺、编织技法和文化寓意,充分发挥手工匠人和藤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用,提炼汉中独有的青藤加工和编织技艺,生成汉中藤编特有文化符号。研发符合新时代审美、新时代需求的竹藤灯饰、竹藤挂画、家用藤具、旅游伴手礼等多元化产品。鼓励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支持汉中市创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汉中研究基地、国家藤编工艺站,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大关键性技术攻关,破解野生青藤粗细不均、结多节短、采割困难等问题,提升藤材利用效率。制定健全工艺手册、流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全产业链技术评价体系,在保护传承中提升藤编产业标准化水平。

  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支持企业通过中欧班列等拓展国际市场。鼓励藤编企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藤编工匠等从业者参加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津洽会等经贸交流活动,扩大产品销路,提升产品知名度。支持汉中设立藤编科研工作站,成立藤编产业协会。

  拓宽多元销售渠道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机制,引导农户流转林地经营权,通过“租金保底+利润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与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资产性增收。将藤编产业纳入庭院经济发展重要内容。鼓励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拓宽藤编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

  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持续吸纳具有劳动力的脱贫人口、妇女、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就近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鼓励企业与当地具有编织技能的老龄人群建立劳务协作,解决农闲时节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劳务性增收。

  发挥联农带农优势,推动传统手工艺人联户带徒,传承藤编技艺,不断壮大传承队伍。对适合就地承接的采购订单和劳务用工,可优先提供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将联农带农情况作为评选省级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的重要条件。鼓励创建非遗工坊、传承体验所(点),促进当地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藤编是我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指示精神,培育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竹、草、棕、柳编等林草竹藤编织产业,加快推进产值在1亿元以上、优势明显、资源聚集的“小而精”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遍地开花,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培育优质藤编资源为基础,以工艺水平提升、产品研发创新、梯次人才培养为抓手,以打造藤编产业全产业链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突出特色、科技赋能、示范带动,为繁荣藤编文化、振兴传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二)目标任务。力争到2030年,汉中藤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辐射带动全省竹、草、棕、柳编等林草竹藤编特色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力争藤编产品青藤使用率达到20%,培育一批工艺美术大师,认定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辐射面广的特色基地(园区)。

  (三)建设布局。根据自然气候特点、资源分布规律,立足产业现状、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着力构建“基地+产品+文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做强基地。依托汉中南部山区青藤资源优势,辐射秦巴山区等地,打造集中连片规模化的资源基地,为藤编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做优产品。依托现有藤编企业,加强手艺传承、工艺创新、工序优化、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建立高值化、定制化产品体系。

  ——做精文化。依托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突出非遗特点,融入新材料、新技艺、新理念,拓展藤编等产品应用场景,推进藤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融合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抓产业发展壮大,培育特色产业链

  1.培育优质竹藤资源。开展青藤植物资源清查,筛选培育宜编的优良青藤品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青藤种质资源库。支持建设青藤扩繁示范基地1000亩,适合藤竹融合编织的木竹、水竹等示范林1000亩,逐步实现藤编原材料供应由进口主导型向本地利用型转变。

  2.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支持在资源富集的村、镇,建设1-2个青藤去皮、软化、剖分等初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在保护传承非遗手工工艺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工手段,融合藤编与竹编工艺,创新藤竹、藤木、藤铁、藤布艺等“藤+”复合编织技术,开发特色化、多样化、高附加值终端产品。

  3.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在非遗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地区,推动建设藤编循环经济产业园,支持构建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链,推进特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培育认定一批龙头企业。支持藤编企业加入国家竹藤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联盟、中国竹藤品牌集群,聚集优势资源抱团发展。

  4.促进产旅融合发展。培育传统工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集散地、特色小镇,展示藤编独特魅力。打造一批富有竹藤文化元素的自然观光、传统工坊体验、乡村旅游等精品线路。探索藤编特色休闲旅游与民宿、研学、康养融合发展新业态。

  (二)抓文化保护传承,推进非遗创新发展

  5.做好非遗保护传承。阐释挖掘汉中藤编的历史文化、时代价值、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打造公用品牌,讲好非遗故事。命名一批非遗教学实践基地。依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竹藤中心四川青神竹编培训基地等平台,实施藤编技法“传帮带”计划,培养一批掌握竹藤编织工艺拔尖青年从业人员。将藤编参照民间工艺品艺人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支持各地组织开展藤编职业技能大赛。将藤编作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培育藤编技能人才队伍。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或行业大师。

  6.创新藤编产品研发。挖掘汉中藤编的传统工艺、编织技法和文化寓意,充分发挥手工匠人和藤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用,提炼汉中独有的青藤加工和编织技艺,生成汉中藤编特有文化符号。研发符合新时代审美、新时代需求的竹藤灯饰、竹藤挂画、家用藤具、旅游伴手礼等多元化产品。鼓励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将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

  7.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支持汉中市创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汉中研究基地、国家藤编工艺站,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大关键性技术攻关,破解野生青藤粗细不均、结多节短、采割困难等问题,提升藤材利用效率。制定健全工艺手册、流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全产业链技术评价体系,在保护传承中提升藤编产业标准化水平。

  8.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支持企业通过中欧班列等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科技研发与合作交流。鼓励藤编企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藤编工匠等从业者参加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津洽会等经贸交流活动,扩大产品销路,提升产品知名度。支持汉中设立藤编科研工作站,成立藤编产业协会。

  (三)抓农民增收致富,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9.创新产业经营方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机制,引导农户流转林地经营权,通过“租金保底+利润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与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资产性增收。将藤编产业纳入庭院经济发展重要内容。鼓励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形式拓宽藤编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

  10.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持续吸纳具有劳动力的脱贫人口、妇女、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就近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鼓励企业与当地具有编织技能的老龄人群建立劳务协作,解决农闲时节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劳务性增收。

  11.发挥联农带农优势。推动传统手工艺人联户带徒,传承藤编技艺,不断壮大传承队伍。对适合就地承接的采购订单和劳务用工,可优先提供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将联农带农情况作为评选省级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的重要条件。鼓励创建非遗工坊、传承体验所(点),促进当地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藤编产业发展,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督导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与同级发改、财政、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要素保障。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充分尊重历史与现状,科学规划青藤扩种利用空间,在符合条件的公益林、商品林中可适度规模化栽植培育编织用青藤材。在林下青藤资源丰富的林地,通过中幼龄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为青藤资源培育提供有利空间。

  (三)加大政策支持。依法落实企业税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藤编特色产业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做好项目申报和储备,将符合条件的林藤复合经营基地项目纳入省级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项目库。支持申报苏陕、津陕协作项目资金,发展藤编产业。鼓励藤编基地县在实施“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时,将藤编产业列为优先重点发展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藤编产业特点、满足藤编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成本指数价格保险。支持藤编产品进景区、民宿、街区。

  (四)营造良好氛围。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藤编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弘扬汉中藤编文化。及时总结提炼藤编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

  竹编、草编、棕编、柳编等林草竹藤编织特色产业参照本意见执行。

 

 :陕西省商务厅关于2024年支持参加境外重点展会活动的通知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实施意见》 16项举措支持企
最新发布
029 - 84234562
Copyright © 2024 www.iyouth.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1139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