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文理学院“红韵葭州传薪火·黄土歌谣振山河”中华文化传承团、夯筑新章小分队、红土林文化工作室于2025年7月10日出发,前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参观,挖掘地域音乐中承载的民族记忆与精神密码。

在陕北民歌博物馆里,一幅幅记载劳动号子起源的老照片、一件件不同时期民间艺人使用过的乐器,如同时间的钥匙,开启了陕北民歌发展历程的大门。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成员们了解到筑路、打夯等不同场景中节奏各异的劳动号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作精神在号子声中代代相传;信天游展区里,歌词手稿上的字迹仿佛还带着创作时的温度,演唱视频中歌者自由洒脱的姿态,尽显“拦羊嗓子回牛声”的独特魅力。民间艺人现场演绎的《走西口》,那苍凉而有力的嗓音,仿佛穿越时空,将黄土地的厚重底蕴与陕北人的坚韧情怀娓娓道来。这一切都让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陕北民歌绝不是冰冷的文字和简单的音符组合,而是一部鲜活的生活史诗,是陕北人民在漫长岁月中情感与智慧的结晶。

此次参观陕北民歌博物馆,对于青年学子而言,无疑是一次深入传统文化内核的宝贵契机。它不仅加深了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弘扬的种子。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而陕北民歌作为其中的瑰宝,更需要新一代的传承与守护。通过这次实践,成员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将成为陕北民歌的传播者,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走出黄土地,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

|